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作文)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18 23:45:34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作文)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一】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可爱的小嘴巴……这就是我淘气的弟弟。

有一天,他趁我在书房里看书的时候,悄悄地打开我的房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我在书房里听到了声音,连忙起身跑到门前慢慢地打开一条门缝,观察着房间里的弟弟。只见他拿着盆,用杯子里的水一点一点的倒下去,生怕把水洒在我的房间里,留下一点污迹。结果还是想不到的呀!水一直从杯子的“嘴巴”中慢慢地流到了杯子的底部,在地上发了“滴嗒滴嗒”的声响。弟弟听到了声音,立刻低头看了一下地上,啊!水竟已经流到了地上。弟弟大惊失色,可又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在房间里探了探小脑袋,却没有发现我。他叹了一口气,可又想起在我房间洒了“一滩水,立刻跑进浴室、拿起毛巾,又跑到房间仔细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的,像镜子一般。

你瞧,他又开始玩了。他拿着一条小金鱼,轻轻地放进水里,小金鱼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像有什么开心的事一样。可那淘气的弟弟又开始玩了起来,他趁小金鱼不注意又开始折腾起小金鱼,我不禁在门缝前为小金鱼担心起来。不一会儿,小金鱼已经被那淘气的弟弟折腾得伤痕累累了。好在,弟弟没有忘记给小金鱼喂些鱼饲料,小金鱼吃了点“饭”又快活了起来!我在门后松了一口气。

我在门外故意叫了一声弟弟,弟弟被吓了一跳。立马起身把东西赶快收拾好,走出了房间……

这就是我淘气的弟弟,又气人又令人喜欢。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二】

在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做事勤恳认真,从来不喊累,学习也好。你猜到他是谁了吗?没错,这就是我们班的“老黄牛”李成蹊。

在班上,李成蹊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被同学们称为“数学王子”,而且他为人善良,还憨厚老实。这不,因为老师缺少帮手,所以找到了李成蹊帮老师负责数学试卷的订正。李成蹊高兴坏了,立即向值日班长要来名单匆匆走马上任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成蹊刚上任就干了几件让老师啧啧赞叹的事。以前的数学组长都是用清一色的“√”来表示已清掉作业,而李成蹊不是这样的,他用“☆”表示全对的人,用“√”表示第一次就清掉了订正的人,用“△”来表示第二次或以上才清掉订正的人,用“?”表示没带的人。这是他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要订正。李成蹊到每个人面前去要作业,这样子不仅不会打扰别的同学,也能快速清掉订正,真是“有的放矢”。

第三件事:李成蹊经常会在下课时帮助同学们解答订正试卷时遇到的不会的题目。比如周星怡有不会的题目,李成蹊就会去教她,这样一来,她就能将题目搞懂了,正确率也提高了,好多同学在李成蹊的帮助下,正确率都提高了。

不仅仅是数学试卷的订正,老师交给他的其他事情,他也完成得很认真。有一次李成蹊和许博文一起拖地,许博文拖地的速度比李成蹊快一大截,但是李成蹊拖的地更加干净,可见他拖得多么认真。

这就是我们班上做事认真的“老黄牛”李成蹊。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三】

我的奶奶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一笑起来脸上就会出现一条条浅浅的弧线。奶奶说,这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是啊,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容易忘事了!

有一次,天气非常寒冷,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送我上学,奶奶没有戴手套,冷得瑟瑟发抖,妈妈赶紧脱下手套给奶奶戴上!第二天,奶奶来接我放学,我看到奶奶没戴手套,就奇怪地问:“奶奶,妈妈昨天给您的手套呢?”奶奶缓缓地抬起头,有点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手套?”我一下子着急了起来;“就是昨天妈妈给您戴上的手套啊!您不记得了吗?”奶奶想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双手套,我也不记得了!”奶奶又把手套丢了,我有点生气,爷爷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奶奶生病了,所以才会不记得!”原来奶奶生病了,我赶紧跑过去担心地抱住奶奶,再也顾不上想手套的事了!

还有一次,我和奶奶发脾气,奶奶很生气,一直说再也不理我了,但是下午放学奶奶却笑眯眯地来接我,好像不记得这件事了一样,我疑惑地问奶奶:“奶奶,您不生气了吗?”奶奶笑呵呵地说:“好好的,生什么气呀!”我和爷爷对望了一眼,一起叹了口气,哎,奶奶又忘事了!

奶奶忘记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照顾我!真希望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不再忘事了!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四】

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思考客观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掌握发展过程,写的时候要把实际发展过程写完整。譬如学包饺子的过程:和面→拌馅→揪剂子→擀皮子→包饺子(拿皮、放馅、捏皮等)。写的时候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包饺子的全过程。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步一步地写,不就有了思路了吗?

其次是抓重点过程写,重点过程要详写,一般过程要略写。例文中“学包”是重点过程,应详写,然而小作者只是简单地写了“拿起饺子皮,用小勺舀了一些肉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就包起来……”,“第二次……我又反复地琢磨,练习几次,终于包成了。”这便是小作者的“学包”了。然而,妈妈怎么教的,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怎么学的,文中看不到,更谈不上具体了。“学包”还是事物发展中的关键处,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题眼”,应该着力写,是“主攻方向”嘛。如果细致写的话,妈妈教什么了,说些什么,怎么拿皮(是左手、右手),什么姿势,怎么放馅,放多少,怎么捏边,是轻捏,还是重些,这里技巧多着呢,费笔墨也多着呢。能把这些“怎么”写出来,“学包”不就具体了吗?

最后就是观察要仔细,要全面了解事物。做什么事,学什么事,看到什么事,都要弄清事物的发展过程,才能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否则,所写的“过程”不符合事物的规律,事情是这么回事,你偏要那么写,写的文章也不合乎事理,就不能令人信服。例如小作者写包饺子的过程是先拿皮,后放馅,最后捏边,这是合乎事理的,说明小作者用心观察了包饺子的整个过程。如果把这一顺序写颠倒了,即使学包饺子的过程写得再具体,也不是一篇合格的记事文。

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文【五】

在成长的旅途中,总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有些事像你写在沙滩上的字一样,海水一冲便烟消云散,可有些事就像海里的礁石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仍然立在那里纹丝不动,让你刻骨铭心。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爸爸妈妈临时有事要出去一会儿,就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那个时候已经八点多了,天黑乎乎一片,黑夜笼罩了这个喧嚣的世界,显得格外静谧。那个时候我胆小,不过幸好有明亮的灯光让我不那么害怕,倒添了一丝安心。

本来我正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看电视,谁知突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没想到这么关键的时刻居然停电了。望着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我顿时心生一丝害怕,只有一丝微弱的月光透过窗户,穿过窗帘射进来,才显得不那么黑暗。可我还是很害怕,家里似乎已经被黑暗笼罩,让我寸步难行,我躺在床上,不敢移动半步,我紧紧将被子包裹住自己,不由得想起恐怖片里那一幕幕惊悚的画面,天哪,太可怕了,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黑夜让我恐惧,但是,我不能处于被动,我慢慢摸索前进,移动着缓慢的步子,生怕一个不小心绊倒摔跤。

我赶紧找来手电筒,又爬到了床上,躲在被子里,不敢睁开眼睛看外面的世界。我心想:不会有什么神秘物体靠近我吧,不行,不行,不能胡思乱想,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要不,还是睡觉吧,停电了什么也不能干。

于是,我关掉手电筒,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只要静静睡觉就好了。可是越这样,我越睡不着,突然,我隐隐约约感觉窗外有什么东西在动,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试图掀起我的窗帘,我赶紧缩在被子里,身体瑟瑟发抖,吓得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于是我颤抖着我又把手电筒打开了。壮着胆把手电筒照向窗户,原来只是刮风啊,虚惊一场,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别害怕!我在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

我蜷缩在被窝里,期待着爸爸妈妈快回家,不要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太可怕了,我想着想着,眼里不禁闪烁着泪花。我尽量安定自己,当情绪稳定的时候,偏偏天不遂人愿,这时,我突然有点想上厕所,算了,还是忍着吧,等爸妈回来再说。过了一会儿,可我发现自己害怕的根本忍不住,心里都在不住地责备自己: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真想扇自己一巴掌清醒清醒。

于是,我慢慢推开被子,鼓起勇气想去上厕所。刚下床往前走了几步,感觉对面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吓得我又回到了原地,拿着手电筒四周看了看,只不过有自己一个硕大的影子在飘动,于是,我又放开胆子往前走。

所以,我什么也没想,一个劲的往前冲,到了厕所,麻利地上完厕所就回到了床上。嘴里一直念叨:爸爸妈妈快回来。终于,门响了,我看到了希望,爸妈回家了,我拿着手电筒冲了出去,一把扑到妈妈怀里。妈妈看我这模样,摸了摸我的头,诧异地问:“停电了吗?”我带着哭腔说是的。这天晚上,受了惊吓的我是和妈妈一起睡的,还做了个美梦,格外香甜。

自此,我觉得要练好自己的胆子,把胆子放大来,以后停电就算爸爸妈妈不在也要自己一个人乖乖睡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了,我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惧怕黑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