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立足起点的作文(起点终点过程的作文)

立足起点的作文(起点终点过程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18:35:35
立足起点的作文(起点终点过程的作文)

立足起点的作文【一】

再雄壮的河流,起于平静,终于平静;再激昂的乐章,起于和缓,终于和缓。

然而,人们总感喟于奔涌的河流而忽略了上游涓涓的泉水和入海处浅浅的浪花;总热衷于欣赏乐曲的高潮而忽略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无穷的尾音。

的确,“过程”是任何一件事中最重的一笔。就拿一场球赛来说,只要球踢得好看,结局如何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但是,如果有本首页缺掉的书,我们或许很难静下心来将余下的故事欣赏完;而对于听书评的人来说,最牵肠挂肚的莫过于“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一场球赛,如果没有起始和结局,也就是我们说的起点与终点,而只是让球员在场上唱独角戏,这场球无论如何不能说精彩。

提起苏轼,人们往往会想到“饱读诗书、为官被贬、心胸豁达”,而这三个词分别反映了苏轼命运的大波折大起合——起点、过程、终点。但“为官被贬”更多只是“饱读诗书、心胸豁达”的陪衬。在他命运的终点,是他用“满腹经纶”写下的一篇篇豪壮诗篇。“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天下万物尽为苏轼所有,“灭灭生生何必在心头,”何等胸襟!苏轼以他多舛的命运为他生命的结局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思绪回到现实。池莉曾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孩提时代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看世上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带任何虚假,容不得半点矫情做作,以诚待人;而壮年则是生命的重要过程,然而,我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总爱戴上“变色镜”去看人,虚伪在人际交往中变成法宝;到了老年,红尘俗世全然看透,多了份坦然,于是我们的生命欣然谢幕。倘若生命没有起点的稚嫩与终点的安详,而只有壮年的雄伟,恐怕我们再也难得一见什么纯真、反璞归真,恐怕这世界只会有尔虞我诈、坑蒙拐骗!

我们读律诗,赞赏的往往是精彩的中间两句,但真正表现诗人情感的,却是诗的开头和结尾。诗人们在那“起承转合中总会突出“起与合”,就是那大开大合才真正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所以,当我们感叹于当年强烈的阳光时,请别忘了充满生机的朝阳和韵味十足的夕晖。当我们为精彩的过程而激动时,请别忘了那同样振奋人心的起点和终点吧!

立足起点的作文【二】

假期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偶尔一瞬的回眸之间才发现原来已成追忆。而学习生涯又是无穷无尽,漫漫长路啊。

如此正常的生物钟更令人怀念过去的日子,在上完四节课后疲倦地望望身后永无休眠的钟表——才11点吗?如此不可思议。

离开我眷恋的网络,亲爱的书卷,温暖的被窝,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动作,把一次一次课堂,一页一页课本,一场一场考试,统统塞进大脑里,疯狂地学习。

生命总该忙碌着,总该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看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不绝于耳的喇叭声音,车主烦燥的骂音。或许,这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早早冲进学校,坐在冰冷的座位上直到腿发麻。与久违的同学和新同桌玩笑打闹,皱着眉头思考题目感觉大脑里“嗖嗖”的高速运转。我觉得我还是挺享受这种感觉的。

考试的确是挺折磨人的,提心吊胆,怕自己被谁踩在脚底下,怕自己到不了名少名。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或许不代表一切,但我们的一切或许只能为成绩代表。“没有高考你怎么拼得过富二代?”没有成绩我又能证明什么?

人生是一次轮回,生老病死,流连碾转。我在笑,在哭,我在痛,我在麻木。上天见证我的过去与未来,它操从着我,亦或者是,我操纵着它。

沉沉浮浮间,我度过多少春夏秋冬;一步一步走来我留下多少步履蹒跚。人都在一夕间成长,一夕间沧桑。有些人是赢家,他们坚持了最初的梦想,另外的,只许是过客罢。

伤春悲秋间我已然成长一度,明白轻重缓急,明白何为争取。学习间或许是痛苦的,但它也是奋发证明的最好途径。

人生起点千千万万,终点却只有一个。有一天我终将迈过终点,只是不知,是否能记得最开始的起点。

惟愿将来。

立足起点的作文【三】

冯洪堡曾说,存在的目的是“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而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历经更加恢弘的体验,自然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如此智慧的帮助。我相信,个体与社会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交流日渐纷繁的当下,立足自我,胸怀天下的精神正是人们最好的指引。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千年前苏格拉底便曾以一句“认识你自己”振聋发聩;时至今日,人们也从未放弃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不懈追求。更进一步视之,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星星之于夜空——没有个体的成长,便不会有社会的多元与生机。

然而,个体意识却被一些人误解为封闭自守、与世隔绝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不乏信奉极端的个人本位思想,持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狭隘观点之人。以“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展现出了钱理群笔下的“世故与老成”。但是这些“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获得了什么呢?当社会成为满足个人欲求的手段,当集体变为无知的“代名词”之时,他们自己也因此被限制,而成为在利益的泥淖中得不到解脱的“西西弗斯”——当他们片面地认识社会的价值的时候,不正也因此将自己的价值片面化么?

放眼关注世界,开阔胸襟,才能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明了自己的责任与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极其简洁的语句足以点播许多人一生的困惑。不怀有了解世界的赤子之心,我们便无法真正认识自己,个体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胸怀天下的意识使个人价值得以升华。个体与群体既已对立统一,其价值便无从分割。一个个体,无论是力排众议、独举变革,还是与别人众志成城、共克难关,都是群体的一部分,其意义也因此得以变得更加深远。古有贤人对“天下意识”的追求,今有进步思想提出“世界公民”的理念,当这样的胸怀天下的意识深入人心,所谓“小我”也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超越个人的“家国情怀”,是爱因斯坦超越人类的“宇宙宗教情怀”——个体的发展最终与世界的进步不可分割。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何等骄傲,又是何等恢弘!希望所有追求进步者,都能立足自我,以获此般骄傲的自尊;胸怀天下,终有此般恢弘的气魄。

立足起点的作文【四】

带着朦胧的理想,迈进实验中学的大门,这个花样年华的季节,这个倒蔻的季节,使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

我的新起点,是从中学的起跑线上开始的,当我跑到的条路的尽头时,我可能已经长大成人了!但是我绝不会忘记在“起跑点”的感受……

能像小学能那样轻松自如的驾驭我的生活、学习以及各种活动。

但是初次的就让我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滋味,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叮咛、同学的帮助是我找到了早已失去已久的信心。

第一次的学生会副主席的竞选,让我找到了拥有荣誉的快乐!

中学的滋味涩涩的

一开学的军训,让我措手不及,本来体质就不好的我,不知要怎样面对。

一天的军训,就让我恐惧第二天的到来,回到家里放声大哭,已经磨出水泡的脚让我感受到了,中学的滋味——涩涩的!

中学的滋味甜甜的

第一次的学生会竞选,是我对初中生活有新的看法和理解,第二次的演讲比赛,使我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心。

我感受到了中学的滋味——甜甜的!

中学的滋味……

中学的滋味有酸甜苦辣,但是中学的到底是什么?还要我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