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语文老师如何进行写作教学)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语文老师如何进行写作教学)

更新时间:2024-06-03 15:55:44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语文老师如何进行写作教学)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一】

平时,我们总听到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乱作小动作,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不活跃。但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我认为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不配合老师。夸美纽斯早已指明:“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注意”总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和巧妙的教学方法去牵引,靠教师的智慧和情感去覆合。教学语言像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艺术就失去了光亮。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探求者,只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强者,成为不断进取的创造者。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我在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在课前导入时,先让学生谈一谈:在你的心目中,谁的本领最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孙悟空,有的说如来佛,还有的坚持不同的看法。就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结合平时上课的,我认为采用想象、猜谜和成语接龙等小游戏,这些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开始就扣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只有在神奇召唤的情景下,才能产生学习上的正迁移和光环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二】

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写作顺序”这些内容,他们一点就通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我就采用了激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利用多媒体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

潜水艇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孩子们马上联想到这些发明和发现与我们人类祖先的千里眼、顺风耳等幻想联系起来。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中感叹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蝙蝠与雷达》这一课,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飞机雷达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蝙蝠夜间飞行特性的启示。在教学时,学生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生动、鲜活的实例,使学生明白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动植物有关的科幻式的小习作。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隐形服装的,有写小与人类机枪大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习性,写了题为《蟋蟀与地下密室》。孩子们的练笔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三】

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比如我教《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科普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使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最后的教学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20

世纪,已经成了历史,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里,科学技术还有哪些发明和创造?教室里安静了许多,孩子们有的低头冥想,有的在本子上画着什么,有的和小组成员交谈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小手如林。有人肯定21世纪人类能够登上火星,有人认为月球将是人类的第二个家,还有人预测空中也能够种上绿色的植物。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爱上科普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知识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调动了学生自学说明文的积极性,培养了能力,对启迪学生的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只有综合运用好兴趣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的教和学才能更加和谐;只有更好的运用好兴趣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教学的理性分析和感性的感悟才能更好的融合。只有更好的运用好兴趣教学这个手段,有了导入的激情,有了学习的好奇心,有了情与心的交汇,才使语文的说明文教学和生活贴的更近,使孩子们因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而欢乐,为获取新知而流连忘返。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四】

我列举一组今年的高考题目,比较之后,也许会引发你的一些思考。

0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看图作文"孩子摔了一跤"

全国2卷是材料作文,"记住别人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北京是材料作文,材料由唐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引出。

湖南<诗意的生活>,江苏<怀想天空>,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

再看台湾高考国文作文题:

或许你有过类似的经验:熟悉的小吃店正在改装,即将变成服饰店;路旁的荒地整理之后,成为社区民众休闲的好去处;曾经热闹的村落街道,渐渐人影稀疏,失去了光彩……这些生活空间的改变,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故事和启示,我们该教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请你从个人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必须包括:生活空间今昔情景的叙写、今昔之变的原因、个人对此改变的感受或看法,文长不限。

再看欧美作文题目:

法国:所有的认识都有解放的作用吗?艺术作品是与其他现实一样的现实吗?(文科卷);

· ***能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吗?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划分有什么意义?(经济与社会卷)

美国:该不该说真话要视情况而定。

法国作文考查学生的哲学素养和抽象思辩能力;美国作文考察逻辑和语言能力;中国作文讲究"作文如做人",考查思想 情怀 文采。

浏览了一些高考满分作文,想想自己刚刚结束的高考作文辅导,我总觉得我们不自觉或自觉地步入了一个:伦理 道德 小我 大我 人生等矫情空洞畸形的怪圈。我发现这些满分作文中引用的材料几乎全部囊括在我们给学生整理的备考资料库中,这就应了那句古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提篮春光看妈妈"出了篇奇文,编了一段三国故事,赢得一片赞誉,我不知天下有几人能写出这等奇文?这种作文对于选拔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有多少普遍意义?我们中国人被一些沉重的伦理压抑了数千年,我们有的\'是道德理想,缺的是科学民主情怀。暑期读了一本有关陈独秀的书,我再次被新文化运动时期那些思想先哲高瞻远瞩所震撼。如果我们的高考作文一直抱着所谓人生大道理的虚谈不放,那么中国的学生,中国的青年就会永远生活在客观真实的世界之外,就会永远在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之外做文章,这种伤害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凸现。

当然,不否认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和思维习惯,但从今年"丰富多彩"却又高度一致的作文题目,我看到了我们进步发展的一块短板,它起到的"短板效应"也许是致命的。反观台湾的作文题目,我觉得把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协调的较好。我把它放在大陆作文与欧美作文之间,你会觉出这种融合。

暑期去云南,导游讲"一米阳光"的传说,说丽江在土司时代,没有封建门阀观念,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可自由恋爱,自清乾隆朝汉人统治,封建伦理道德传入,自此去玉龙雪山徇情的年轻人成了一道哀伤的风景。伦理,虚伪而又违背人性的伦理是民族精神自由的桎梏。再次呼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民族活力的鲜血。那么,有识之士从高考作文的改革开始吧。

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写作文【五】

今天,我上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2课《我为你骄傲》一文,在学习“破碎”一词语的生字时,我问小朋友:“破碎”一词语中的两个生字为什么都用“石”字旁?一位小朋友思考片刻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石头很坚硬,容易把人打破,把东西打碎。所以破碎都用上石字旁”

“说得很好,你很会动脑筋。其他小朋友还有意见没有?”我肯定了前面发言的那位同学后,又鼓励其他小朋友问道。

终于又有一位小朋友起身回答说:“老师,我还有话要说,尽管石头自己很坚硬,但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石头自己也会先慢慢的破裂,紧接着又会变成一块块小碎片,最后成了一粒粒小沙子。”

“老师,老师,我要说。”又一位小朋友生怕前面那位小朋友要把他的话说掉似的,连忙抢着回答。

“你还会有什么意见?请你说说看。”我问。

“美国是强大,到这里把这个国家打破,又跑到那里把那个地区的国土炸碎。素不知,地球哪经受得住这样糟蹋?整个地球都破碎了,到头来连美国自己,我想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呀。”

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仔细想想却又感到很荣幸:因为平日,我一直擅长利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教学汉字和重视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功夫终于没有白付,今天总算又有了个小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