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描写苏州景色的作文450字)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描写苏州景色的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3-03-25 13:52:33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描写苏州景色的作文450字)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一】

??丽的苏州园林-600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又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而苏州的园林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就有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苏州的古典园林----留园。

留园初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大僕寺少卿徐泰的私家园林。虽然面积不大,但它现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一起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园”。

留园里保存着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形象逼真,每一幅画都能让你惊叹不已。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给人一种仿佛来到蓬莱仙境般,如梦如幻。

园中另外的著名景点就是三大名峰了,每天来这里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冠云峰了,虽说是峰,其实是一块绝品的太湖石。它的左侧是瑞云峰,右侧是岫云峰,他们在园中屹立不倒,像战士一样守护着这座古园林。

除了这两处景点外留园还有几处著名的景点,不仅给人以一种宏伟的感觉,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就是苏州的园林,欢迎大家到苏州园林来。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二】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三】

近两年的中考作文,倾心交流、触摸内心的命题呈快速上升趋势,例如《悄悄地提醒》(上海题)、“——,我对你说”(泰安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巴中题)、“有句话儿在心头”(徐州题)、“藏在——的秘密”(株洲题)、“说句心里话,我也——”(贵阳题)、“其实,我也想——”(十堰题)等。此类命题往往不在情节上比差距,而是在笔触细腻,运用独白、呼告等手法进行心理描写等方面见高低。很多考生不适应这类“柔性”色彩较强的命题,描写粗糙,手法单一,失分较多。因此必须注重心理描写训练,努力做到“情节不奇,心理却特”。南通一考生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开始叙述的情节很简单:我发烧——一直“严肃刻板”的老师用自行车送我去医院——路上被小轿车碰擦——老师不顾自己,急速回头“一瞥”并搀扶我——我怔住……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四】

所谓“多觉描写”,是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多方位凸显人或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叙述血肉丰满。例如,烟台某考生的《总想为你唱支歌》,文中的“你”指家乡茶林,其中一段这样描写:“低头俯瞰,茶影摇曳,碧叶重叠,参参差差,绿玉一般。风儿吹来,茶林又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浪。流翠欲滴的嫩叶伴着采茶女的欢声笑语,不断飞向背篓。放一片嫩叶在嘴中,你会品出乳汁般的醇香,清泉般的甘甜,顿觉沁人心脾。”这段文字以视觉描绘为主,兼有听觉、味觉和嗅觉,使读者置身于茶林美景之中。

 

描写苏州美丽的作文【五】

例如,上海某考生的《悄悄地提醒》,写到一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时,将叙述情节暂停,这样描写老师的声音:“磁性的声音回荡在耳畔,似春风拂动柳梢,如瀑布注入深潭……我聆听着,享受着……”声音是抽象的概念,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具体生动地表现了老师声音的轻柔温和以及给人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描写虽然延迟了情节的发展,却给读者充满诗意的联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