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2001年作文)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2001年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23 10:33:56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2001年作文)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一】

一年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其中春节最为隆重,为了过好一个春节,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也是最有收获的,所以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腊月二十四要过小年,这是春节的前奏,也是春节的彩排,也是十分的隆重,到了小年就可以感受到春节的气氛了。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在外地的人们除非不得已的事情,否则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饭。

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有我喜欢的炸春卷、炸年糕。爸爸说年糕是每个人都要吃的,说里面有着美好的祝福,每个人吃过的人都会年年高的。大人们在说着他们的故事,一年中发生的好玩有趣的事,时不时会听到大家开心的笑声。晚饭过后,大家会一起看春节晚会,而我最喜欢的'却是抢红包摇一摇,只要一到抢红包环节,我就会立马把手机打开,做好准备,用力地上下摇动。虽然抢到机会很少,但是只要一抢到,我就特别开心。除夕夜还要守夜,这对于每天早睡的我真是一个大灾难,还没到12点,我就有些睡意了。只好和爸爸玩抢红包游戏。终于到了12点,新的一年来临,爸爸去放了鞭炮,终于可以睡觉了。

初一早上起床后,爸爸说今天要去拜年。听说大年初一亲朋好友间互相拜年,说些祝福的话,会让大家在一年里都会顺顺利利,吉祥如意。小孩子还会收到大人的红包,也就是压岁钱,会保佑小孩子平安成长。

在春节期间,还有一个节目我是必须要参加的,那就是看花灯。在夜晚,各式各样的花灯把整个节日的气氛烘托到最高潮。每个花灯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在看花灯的过程中,让我也对一些典故更加有所了解。

这就是我的春节,我最喜欢的节日。有吃的、有玩的、还有新衣穿,还能和家人一起愉快的玩耍。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呢?也和我一样吗?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二】

??喜旺的年》续写

听到奶奶的叫声,喜旺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朝着奶奶的方向跑去,扑进她的怀里。

风声很大,却盖不住那心碎的声音。

奶奶也流下了眼泪,她并未说什么,只是摸了摸喜旺的头,好像已经猜透了一切。此时,天空再次飘起了雪花,雪,很美,但也很凉,凉透了雪旺的心。

“叮铃铃”,一阵电话声打破了这片沉寂。“妈,你找到喜旺了吗?”电话接通,另一头传来一阵焦急的男声,奶奶擦了擦眼泪,说道:“找到了,就在村头,你们回来吧”。“好,好,我们马上过来”。

喜旺并未说什么,他擦干眼泪,沮丧,害怕,期待,兴奋种种情绪涌上心头,一时间有点惊慌,不知该如何面对陌生的父母。

不久,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两道身影急冲冲朝着村头这边跑来,喜旺看见了十几分钟前擦肩而过的两道身影,100米……80米,近了,更近了。终于,他们走到了喜旺前面,爸爸妈妈,就那么看着喜旺,很惊讶,原来自己的儿子长这么大了;也很愧疚,这么多年都没有陪伴孩子,而且刚才都没有认出儿子来。

喜旺却是笑了笑,刚刚的不知所措飞到九宵云外,十分平静。

“爸爸,妈妈”。

“儿子,儿子”,喜旺的`母亲嗑嗑巴巴的叫道“对,对不起。你看,这是我从城里带回来的给你的礼物……”她从包里一样样地拿出她从城里带给喜旺的礼物:有妈妈买给他的新衣服,还有爸爸买给他的书。

喜旺看到这些,眼睛又湿润了。妈妈猛地抱住了喜旺,生怕他跑了似的,紧紧地抱着,喜旺的父亲也走到他们身边张开双臂抱住了他们母子俩,喜旺又哭了,不过这是喜悦的泪,那一刻,他觉得冰冷的雪一点都不冷,一股暖流流遍了他的身体。

吃过饭后,喜旺和父母放起了鞭炮烟花,那响彻云宵灿烂的烟火照亮了他们开心的笑脸,雪也不知何时停了,一家人团团圆圆过着大年。

欢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短暂,年后,喜旺的父母又要去城里了,这一次喜旺并没有像三年前那样大哭大闹,因为父母答应他再等一年就接他去城里生活,他知道分别是为了下一次相见,他也坚信总有一天,他很快会去到城里与父母团聚。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三】

寂,一片寂静,亮大灯的堂屋里,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着年已古稀的身体,数十年在这无鞭炮声的除夕夜里,独自过无味的年。

静坐,思绪却已飞回到那栋老房子,回到那一个,我叫“爷爷”的人身边。记得年到腊七之时,和爷爷一起赶集去。那天总得要起早些,天尚是蒙蒙亮时便出门去,衔着那小竹篮去买豆。早些去时买来的豆新鲜,熬出的腊八粥好喝。买来豆后,便把家里的盘盘罐罐,搬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我摇水,爷爷洗豆。到下午,院子里的几家人会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来收成中最好的五谷杂粮,邻里之间相互交换,掺到粥中去,别有一番风味!到晚上,小火温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静。

腊八,是年的前兆。腊八的粥香带来年尾的丝丝幽香,而紧接而来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年的味道。

自廿四始,和爷爷上街去时,总会遇到一些老书生端着台砚,持着狼毫大笔,捋开红纸,为求联者书写一副副大红联。偶尔还会遇上卖树人,拖来一皮卡的常绿松,买来种下以祈求来年鹏程万里,好运常来,健康比树。小年后的每个早上,不待太阳照进屋内,我就会被爷爷和邻居家老人的打纸声给惊醒。曾经爷爷拿着纸月子,念叨着“一拍三个,一张九排”一遍遍地教着我。如今,孙子连祖人都不愿祭拜,何求他学会打纸?除夕前的日子,看不见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写春联,寻不见曾经为千万小朋友追捧的烟花、擦鞭、礼花,也听不见那“笃笃”的温暖的打纸声……它们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继续在记忆中搜索。我偶遇幼时和母亲一齐去看年会的场景,时已久远,记忆却似陈坛佳酿,历久弥新。

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凌晨,东方的鱼肚白迎来新年的晨曦时,家家户户便燃起那万响长鞭,迎接新年的到来。早早地,我著大红袄,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齐拜邻居家的年,踏在红红的鞭末子上看年会去。手里还啃着小笼包,脚下却不敢有丝毫的停歇,直奔区政府广场,那儿是年会的举行地。广场前,政府大楼上庄严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其下挂几个大红灯笼,更是庄严中透出喜庆。没至场开,广场上便围满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热气驱走冬日的寒风,唤来暖阳。“锵”的一声锣响,龙珠先行,神龙后动,珠龙互戏半晌,至高竿夺珠之时,人群中更是掀起一个高潮,紧接的便是民歌贺春,晚稻大户讲,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过年的热闹与喜庆。

年味,还表现在……“老头子,二更天,我来换你”说着,老伴从里屋出来,“唉,这年哪里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无年味,怕是味已逸散于时光的碎片之中。在这寂而无声的夜里,我回味着,那记忆中的年味……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四】

新年的脚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烟花纷纷洒洒,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过年啦!过年啦!

我的家乡在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那里。过年时,通常都吃饺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货,炸肯定是用油,过过油的意思是“越过越有”。下午两点左右,男人们准备好给祖先上坟的供品,这里面有糖果、苹果、香蕉、炸的年货有鱼和丸子,还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还有香和黄纸(给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花的钱。男人去上坟,女人在家包水饺,有的人准备肉馅,有的人准备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准备好后女人们动手包水饺,我也在一边忙这忙那,把一个个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们还没有包完时,爸爸、大爷、二爷爷、小叔上坟都已经回来了。奶奶对大爷说:“把这上坟的供品给孩子们吃了,代表着祖先保佑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饺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奶奶先把刚下好的饺子供给驴和马,叫驴和马背着金子和银子来咱家过年然后把一根长木头挡在门外,意思是不让驴和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点钟放鞭炮,告诉我们过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水饺。

晚上八点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十二点时听到外面一片鞭炮声,这预兆着2012年的第一天就要来临了。

到了明天四点左右就起床把包好的水饺下出来,吃完后,我先给奶奶拜年,然后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点时又会再次听见那响亮的爆竹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镜头下的2001年作文【五】

过年了,放烟花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侣放烟花为的是追求时尚,当家的大人们放烟花追求的是美满和谐,小孩放烟花为的是追求快乐……每个人都会融入这场快乐的烟花雨中,而我这个爱凑热闹的家伙又怎么会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中国版的狂欢节中缺席呢?

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我和爷爷老早就去买了一大批烟花爆竹。吃过除夕当我们准备到街上放烟花时不禁惊呆了:只见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寻找地盘准备放烟火。

心急火燎的小孩子们早就开始耐不住了,他们开始放起了儿童类烟花:一些“太空人”被点燃后“刷”地一声,一个接着一个地飞上半空,那巨大的天空就像一块黑布被这几个“太空人”“捅”得东一块,西一块。过了许久“太空人”们才遨游而归落回大地,这块“黑布”才被“缝纫”上去。

再看前面,一大群“大地开花”被点燃,只见它们时而绿,时而红,时而红紫相加,时而青蓝搭配,看的我目不暇接。还没等我看够,只听见“嘭”地一声,西边又传来阵阵喝彩声。

我把眼光投向西边,原来呀“孔雀开屏”也登场了,它们被排成三角形,然后在大家的喝彩与期望中“开屏”了:五颜六色的烟火向上喷射,同时伴随“嗤嗤”的响声,就像一只只孔雀在人们的左顾右盼中展开了它美丽羽毛。

在这些烟花的推波助澜下,大年三十夜被推向了最高潮,终于我最期望的主角—“流星雨”也粉墨登场了,只见它“唰”地一声,一束束烟花就投向了黑夜的怀抱,再“嘭”地一声展开了灿烂的笑脸。

哦,那一束束升腾的烟花代表着我对新一年的期望,新一年的目标。

北京东城区光明小学六年级:蓝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