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3 10:28:40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一】

黑色悄悄漫上了天际,那一抹橘红逐渐消失——那唯一一抹照在我身上的温暖也逐渐散去,一股寒意透过单薄的衣服,使满身疲惫的我打了个颤,拖着笨重的行李在昏暗的灯光下缓缓移动。生活为什么这么累呢?

回到家,在网上与好友闲聊,几年前的美好时光变成了一个个方正舒展的宋体字,那彩色的屏幕就像是一潭池水,映出了往昔的缤纷年华。这时好友发了一条信息:可惜我们以前并不懂得珍惜,到了现在才懂得什么是痛苦,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比简直就是天堂!那句话的后面,是一个叹息的表情,低垂的眼角,无力落下的嘴巴,整个脸黯淡无光。

看着那张脸,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吗?

好友说的没错,往日的回忆确实是十分美丽的,而当时的我们却不懂得珍惜,让美好的年华从指缝中溜走,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可现在呢?生活是否真的那么痛苦?诚然,与过去相比,现在我们身上的压力大了很多,可这是否就说明现在的生活就痛苦不堪?有谁知道将来的我们会不会像现在一样感慨着过去呢?我们无法提前知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错过的幸福便不会再来。那,此时此刻,我们是否正在错过某些幸福呢?

幼时读辛稼轩的《丑奴儿》,一直疑惑“少年不知秋滋味”却“为赋新词强说愁”,“等闲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每次重温都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如今倒也能对词人的心境感知一二。也许现在我们是那还未真正识得愁甜味的少年,失去了青年本该拥有的朝气,也错过了身边的幸福。

想着想着,手指在键盘上打出这么一句话:“过去的我们只能缅怀,未来的我们无法预言,把握好现在吧,珍惜这富贵的青春!”在后面,我从表情包挑了一个开心微笑的表情。在点击“发送”的刹那,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也许,生活没有那么累。

表情包,是一个人情感表达的载体,希望我的表情包中,永远没有叹气。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二】

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微信还是QQ,越来越多的通讯软件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而这些通信软件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表情包,他们代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表情——有生气的,有愤怒的,还有欢喜的,这些表情可以活灵活现的展现我们当时的心情状态,也可以使我们的沟通氛围更加的美好,今天我就来谈一谈,我对表情包的看法。

首先我是极力支持这个表情包的使用的,还记得有一回,我和一个朋友约定好了,要去公园玩耍。但是后来因为家里的一点事情,我可能得爽约,我在微信上给他发消息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显得比较冷漠。但是我发现,在点开微信的表情包后,选了一个笑脸的表情,便使整个语句显得更加的温润,然后我也很快得到了朋友的原谅,最后我们仍然没有损伤自己的友谊,这就是表情包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

但是有些表情包我也是不太支持的,有些动态的表情包,不仅表情内容较大,而且还占手机的内存,这些不仅仅伤害了我们的手机,更让我们的真正目的得不到更好的展现。所以这些表情包我是不太推使用的。

一个个表情包更是一种种不同的心情的展现,我们使用它,更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三】

漫步在浓荫遮蔽的林间的小路上,听着山脚下“叮咚”的泉水欢唱。抬头仰望山顶,陡峭的黄山如同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我一定要登上黄山,一睹它美丽的容颜,!”我暗暗下定决心。爸爸妈妈手中各紧握着一根登山杖,他们问我“要不要”的时候,我拒绝了,心里得意地想着:“不就是一座黄山,登山杖,我才不需要呢!”我跟随着人群一步一阶地走了上去,抬头望去,半山腰间,黄山像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白绸带,唯美至极。

爬到半山腰,我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像灌满了铅了,“要不,放弃吧?才一半就累得气喘吁吁了,怎么可能登顶嘛!”我自暴自弃地想着。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和我津津有味地聊着天,想分散我注意力,为我缓解疲劳。可我还是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再也不想多走一步。这时,一个挑着重担的老爷爷从我身边走过,他满头大汗,一脸沧桑,却健步如飞。我向他伸出大拇指,情不自禁地的赞道:“真棒!”老爷爷回过头,给了我一个浅浅的微笑:黝黑的脸上映着雪白的牙齿,额上的深深的皱纹挤到一起,眼睛就像一道细缝,眼神中却充满着坚毅的力量。这个微笑给了我继续登顶的力量。我站起身,跟上父母的脚步,继续向上。

终于攀上了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秀美奇绝的景色尽收眼底,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刻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

挑山工老爷爷的那个微笑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我懂得:只要坚持,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只要努力,就能见到那弯属于自己的彩虹。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四】

洁白的建筑,十字架高高悬于上方。总有那淡淡的药味从远处飘来,安静的环境。没错,这是医院,有出生的婴儿,有垂暮的老人,有绝望的少年,也有乐观的青年……

我遇到一位少年。或许,我只是一个观望者。

他躺在洁白的床上,盖着洁白的被子,洁白又清爽的衣服令他的脸色也略显苍白无力。毫无疑问,他是个病人,我没有上前打扰,从他家人的强颜欢笑中,我看出,他病的或许很重很重,苍白的脸色,让我觉得那床,那被子,那手上的输液许是囚困着他。

但我望向他依旧明亮的眸子时,我才察觉,我错了。那双眼睛告诉着我,他没有绝望,依旧充满着无限的希望,目光闪了闪,失了神,却见他面向太阳。

心若向阳,无惧悲伤。是的,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这句话,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小说中,这句话却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却,这时,我却觉得,我是第一次读懂了这句话,从头到尾,真正的理解。

他的父母走了,却像是给了我一个认识他的机会。我没放弃这个机会,上前好奇的说了声:“你好。”我有些不知所措。他回头看了看我,淡然一笑“你好。”我有些怕伤了他,思考后说“你是这人的病人?”刚说完,我真想打自己一下,不是病人还能是什么。他愣了愣,仿佛是知道我要问什么“嗯,我父母没告诉我得了什么病。不过,我知道绝望是没有用的,所以总有一天,我会好的,我坚信。”最后三个字,他说的异常有力,仿佛在给自己加油打气般。我笑了笑,“我也相信你会好的。”说罢,便走出了病房。

其实,我很少去医院,不仅是因为那若有若无的药味,还有那绝望的味道,让我感到有些压抑。这次,我轻快的脚步,令我也有些惊讶,略微一想,便也释怀了。

心若向阳,无惧悲伤,那坚定的话语,淡然的一笑,是我最难忘的表情。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五】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如电影般闪过好几个画面。最后定格在一张充满慈祥表情的脸上。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急急忙忙坐公交赶着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姥姥。一路上我心神不宁,总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我不停的自我安慰,我太担心姥姥了。

到了医院,姥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尽管姥姥病的连说话都有些困难,但她还是不停的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在家要好好帮父母做家务,听父母的话。我心不在焉的答应着。心想:姥姥年纪越大,越爱唠叨了,这些小事,我早就明白了。

我因受不了姥姥的唠叨,而借口出去买姥姥爱吃的皮蛋瘦肉粥。临出病房门,看到姥姥正满脸慈祥的望着我。没想到,当我提着姥姥爱吃的皮蛋瘦肉粥再次来到病房的时候,病房空无一人。我问护士,护士说:“哦,你说这老人啊,刚才病情突发,正在抢救。”当时,我的脑袋嗡的一声,脑海中只剩下“抢救”两个字。我发疯似的奔向抢救室,看到了爸爸妈妈和舅舅一家都在抢救室门外等着。过了好久,抢救室的门打开,医生说:“我们尽力了,准备后事吧。”妈妈听完一下子昏过去了,我一边扶着妈妈一边回想着医生的话。我始终不能接受姥姥已离开我们的事实。

我脑海中一下子窜出我临走时姥姥那表情,我失声痛哭。原来姥姥早已知道她即将离世。原来那些话是姥姥临行前最后的叮嘱。 我永远不会忘记姥姥的表情,那充满慈祥的表情。

描写他人微表情作文【六】

不简单的符号文化

当下,社交软件发展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表情包”的兴起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人们对这种“符号文化”究竟会消解文化的价值,开历史的倒车,抑或成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看法偏颇。于我而言,我视其为社交互动,快节奏生活的必然趋势,是对表达媒介的拓宽,更是种“绝不简单”的符号文化。

“表情包”的流行有其潜在的`必然性。一方面,是在如今生活节奏迅速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中,相同的时间我们却要面对过度负载,过度生产的信息,于是借用蕴含特定情意的表情,形象以阐明原本需要三言两语表意的广泛事件背后的普遍化情感,何乐而不为?方便、快速、直观,不得不说,这足以使它成为人际交流的第二途径,成为日常生活的形象映射,交流传递速度被提升,文字将有效的用于阐释更微妙,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

另一方面,它是社交互动日间推广的必要“衍生物”,这取决于“表情包”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借助动物拟人、夸张化的神情,逼真而动态的的形象,使得其在愈发常见的“浅层交际”,“广泛交往”,和较陌生之人的对话中彰显出超越文字的平等感,几张图片的背后,践行着等级地位的淡化,隔阂的消除,多少年前卡夫卡笔下“巴别塔的深渊”或许可以借由“表情”而更快的“打通”。

更重要的,“表情包”本身绝非“简单”而肤浅的稚嫩符号,相反,它应是嵌合当下语境和大时代背景的符号文化。哪怕是在看似消遣的“斗图”中,也随处可见表情中竟融合了当下大事件人物抑或各类名人政要的形象,何以见得它体现出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我想,便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述如今社会迅速的发展与变迁,与日新月异的世间百态,而这种方式,贴合现今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叙述方式的——轻松,似乎“浮躁”的娱乐化阐述中彰显人对时世的认真态度,以看似略“戏谑、调侃”的方式描绘生活的状貌。它反映了如今人们对于新闻与文化的重新审视,表达与看法未必与“严肃”绑定在一起,形象化,生动化的背后,另有深意。思考和思辨仍在,只是借由另一种即直观又更加“隐晦”的方式。

至于有人认为这是“符号—文化—符号”的循环,我仍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焦虑,与其惶恐“它必然代表文字的式微”不如说它是契合当下流行文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是对原本单一的文字表情达意的拓宽,丰富,而绝非取缔,更非消解文字的价值,如果说“文字”是人们思考严肃命题,表达深刻、复杂思考的唯一选择,那么“表情包”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亲切的平等,直观生动的映照生活,以小见大的映射社会更迭,大众情境的语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艺术作品向网络电影的转变,书信到社交软件的更替,同样我们也要接受或包容这样多元化的表达途径——文字与“表情包”背后符号文化共存的双重语言。

“文字”是对世界严肃、细腻而诗意化的丈量,而“表情包”却也是流行文化的必然产物,它丰富表法情致的空间,它贴合生活节奏的“亲切”,它对于当下语境、时代背景风趣而不失深意的记载,这样的“符号文化”重要,有其存在的价值。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