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那段怎样的日子优秀作文)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那段怎样的日子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0 10:47:55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那段怎样的日子优秀作文)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一】

时光如一只翩跹着的蝴蝶,轻轻扇动这美丽的翅膀,盘旋、起落。在童年的日子里,这只蝴蝶真的好美、好美……它仿佛,就是我今生最美的思量。

星光点点/轻摇小扇/你的微笑/让我的童年不曾孤单。

小时候的步伐总是那么的轻快,一跳一跳,犹如活泼的小音符,在谱子上欢快飞跃着。有次贪玩而急急忙忙跑回家时,就会看见奶奶那小小的身体靠在门边,焦急的神色让我有了愧疚之感,但更多的是幸福与感动。奔向奶奶的怀抱里,一种温暖就会漫进心田里,好舒适。奶奶宠溺地笑着,说:“我去把晚饭热一热。”望着那个背影,浅浅的美好,很心怡。这样的童年,我好怀念。

盛世一夏/蝉鸣四起/你的歌声/让我的童年不曾彷徨。

还记得小时候最爱的歌手是多么的让我喜爱。我总该亲切地叫他:夏。是夏,带我走进了音色的海洋里遨游,每晚聆听那让我心动的声音,烦躁的心渐渐就会平静,继而进入梦乡,带着夏的歌声,我的梦境,甜甜的味道,很幸福。这样的童年,我好怀念。

满眼金秋/微风拂面/你的双手/让我的童年不曾软弱。

后院里的树儿全都已经枯黄,带着深秋的凉意,满地的落叶我已经不忍心再看,因为太害怕那种离开亲人怀抱的感觉。但爷爷却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欣赏这些落叶。他拉着我的小手,踏在那片片落叶上,爷爷说:“孩子,你听,它们其实也在奏响那生命的交响乐。”我似懂非懂地看着他,他呵呵一笑,说:“以后你就明白啦!”我轻轻点头。爷爷弯下腰,捡起地上一片红叶,抚摸这它上面网络状的叶脉,仿佛在试图寻找着什么生命轨迹。他说:“每片叶子都是顽强的,在离开树枝的那一瞬间,它就会开始为微笑,迎接下一世的芳华绚烂……”爷爷用力地握住了我的手,微笑着说道:“你就要像叶子那么坚强,以后长大了,面对一切都要是勇敢的!”回味着爷爷说的话,小小的道理,很迷人,这样的童年,我好怀念。

过去已是过去,现在的我,真的已经长大,不再任性,因为是亲人们还有夏,教给了我许多。我好怀念童年的日子,怀念那逝去的曾经,但明天依旧要继续,所以我也笑看未来,寻找希望。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二】

风中晃动的枯叶,在保护那株小小的树芽。

——题记

记得那次,我病了,总能感觉到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之中,总想着睡吧,睡过之后一切都好了。可是,醒来后,脑子虽然清醒,却总感觉什么东西都十分怪异。

我触摸到水,水的清凉让我感到奇怪,看到镜子中那个我,我会产生另一种想法“那是我么?”……

妈妈察觉到了我的不对劲,硬要带我去看病,在车子上,我说了些什么,我并不清楚,我却能看到妈妈眼中那闪闪的泪光。到了那,别人烧香拜佛,说着一件件该做的事,妈妈细心的听着,生怕漏掉了哪一点。

那段时间里,妈妈带着我。去王堤开过药,都不见效,妈妈脸上的汗珠出来了;妈妈脸上的皱纹出来了;那些,都是妈妈爱我的标志啊!

最后,妈妈带我去新乡看病,我感觉到很累,就躺在妈妈肚子上睡着了。到了医院,我一直说:“我没病,我真的好了。”妈妈流着泪说:“去看看啊,去看看。”

到了家我又嚷嚷着要去姥姥家,妈妈又带着我马不停蹄的赶到姥姥家,过了一两天我的病好了。妈妈又从家赶到我姨家(在姥姥家我又被我姨带到了她家)一口气上了好几层楼梯,要知道他那时还怀着孕啊,她告诉我,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她说:“你不是一直都想买书包吗?给你钱你自己去挑吧!”她没呆多久,就又走了,妈妈疲惫的身影,妈妈下楼喘气的身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这一次的生病,让我看到了妈妈对我的爱,父母在孩子生病时的悉心照顾。

母爱是平凡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体现在一个小小的动作之中。

——后记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三】

每次想起那段快乐的时光,嘴角总在不经意间微微扬起。

----题记

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很忙,没有时间照料我。于是,就将我送到了住在乡下的奶奶的家中。

那人

初到奶奶家,人生地不熟的,我很少出门。并且我怕生,所以不曾和别人说过话。那天家中有急事,只留我一个人在家。上午我自己在家玩的不亦乐乎,可到了中午肚子就开始叫起来了。家中又没什么可吃的,只好挨饿。正在院子里和小狗玩,却看见一个人影闪了进来,心里很害怕。又想起大人说的人贩子,就赶紧跑到屋里躲了起来。但随着一声:“小悦,这是我刚做好的面条,你趁热吃吧。”我松了一口气。

那人,多么质朴、善良。

那事

渐渐地,我和这里的孩子成为了好伙伴。我们经常在一块玩耍、打闹。那次,我们计划烤红薯吃。于是,就到地里挖了些。由于我们没有带任何工具,就只能用手和捡的木棍挖。弄得指甲缝里都是泥,我们也顾不上。然后我们在我家屋后找了一片空地,挖了一个坑,把红薯放进去,就开始点火。为了能尽早吃到红薯,我们不停地捡木柴。终于,一股香浓的红薯味钻入我们的鼻孔。就赶紧灭火,把红薯弄出来。也顾不得烫,只是胡乱把灰拍掉,就直接一口咬上去,那叫一个香。

那事,多么有趣、难忘。

那景

黄昏,和伙伴们躺在平房顶上一起看夕阳,才觉得“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句话真不假。小小的村庄被一片红笼罩着,多么祥和啊。不久,袅袅的炊烟从参差错落的烟囱中钻出、飘起,浓浓的饭香弥漫在空中。家家户户做饭的温馨场面,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卷。

那景,多么美丽、迷人。

“嘭”邻居的关门声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我怀念过去,怀念住在乡下的日子。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四】

从蹒跚学步到学校,从婴幼儿期到接近中考、会考的初二下学期,年龄越长越大,学习越来越忙,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似乎是离母亲越来越远了。但实际上,母亲陪伴我的时光又渗透在我记忆的每个角落,仿佛广阔的夜空中柔和闪烁的星辰,不是那么耀眼,却无处不在。

母亲在学生时代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外公在我小时候就常在我面前夸赞母亲的好成绩,特别是数学。那时侯母亲数学经常考一百分,这也是外公的。母亲也期望我也能有这样的成绩让她感到骄傲。可是我没有如母亲所愿,数学一直是我所有功课里的弱项。常常会数学后,成绩不理想,就不太敢告诉母亲,不是因为母亲会责骂,而是不希望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等回家把成绩告诉母亲后,母亲却没有责怪我,只是温柔的鼓励我说:“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只有勇敢的面对失败,把每道错误的题目都弄明白,这样才能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每一次,我都会在母亲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现在的我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到了初中学习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各门功课新知识点最多的时期,作业如山,难题似海,通常下了晚自习后,还会有未完成的作业要带回家做,而且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点,还需要抽时间另外加做课外的习题,所以常常做会到十点以后。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抑制困意,陪在我身边嘘寒问暖,每天准备好不同的水果,还温好牛奶或者蜂蜜水,她说这样能保证我每天都摄入足够的维C和钙,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每到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疲劳都一扫而空了。

母亲总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着我,在母爱的陪伴下,我茁壮成长。有母亲的陪伴的日子里,满满都是幸福。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五】

旧屋很小,只有区区的几十平方米。自我懂事以来,就一直生活在这。

长大了些,到了爱蹦爱跳的年龄,便经常到阳台上,跳一个,再滚一下,接着又爬一下。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偶尔也“雄心大发”,试着去“探险”——所谓的“探险”,也只是想爬上阳台的石围墙,看下外面的风景而已。可通常是双手搭拉着上去吊着身子,只剩下双脚在不停扑腾。父亲看见了,“哧”的笑了一声,走过来抱着我上去。“计划”成功后,我高兴地指东指西问问题,父亲则在一旁,慈爱的看着帮我讲解。

上小学后,坐在教室里的我最盼望的是放学的钟声。每当这时,我总是背着母亲新买给我的书包,一蹦一跳地回到家楼下。还没到门口呢,就扯开嗓子:“开门!”因为我知道,我这“霸道”的声音一经传去,母亲就会开着门在门口迎接我。接着我进门后,书包被母亲拿下,又赶我到饭桌吃饭——正当我吃得粘了一脸幸福的米渣子时,唠叨声如期响起“瞧这孩子……”我则在一旁边扒饭边傻傻地“呵呵……”

初一了,因为学校要实行封闭性管理,所以只能一个星期回一次家。阳台的石围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一跃而上,也不再幼稚地喊“开门”。剩下的,便只有在书山题海中走一回神,那以后所谓的“富人”生活,抑或所谓的“穷人”生活对比下,之后若有所思的点下头,继续扑腾于书山题海之中。父亲也只能呵斥我好好学习,母亲也只能给我端牛奶而已,连空气也无端一度窒息。不知怎的,竟然对这个一起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旧屋起了厌旧——厌恶旧屋的就,我不想请同学来我家;厌恶旧屋没生气,像风烛残年的老人。

然而,终于有一天,要搬家了,特高兴,以为可以过上一个梦想中“幸福生活”,却发现,站在阳台,放眼不到十米就被高楼所挡;也不能在楼下喊“看门”,因为我家住高层,即使有那么能耐喊上去,也会被素未谋面的邻居扔拖鞋。整天机器人一般,还要被困在“笼子”里。……现在想起旧屋,唉……

真的很怀念旧屋——小小的……旧旧的……也无所谓。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过小年吃什么?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其他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和各种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国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过去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以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这里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里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以换大的,纷至沓来换取火烧。

一段什么样的日子作文【七】

打开回忆的投影,记忆的碎片慢慢聚集,整合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他们由无数人和物组成,构成了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但最纯净的还是有她陪伴的日子。

自我记事开始,或者更早,老屋的后面便有一棵粗壮而又枝叶繁茂的柿树。我自小很顽皮,上树这种事自然少不了。夏日之时,我会经常光顾他。爬上去躺在两个分枝之间,舒展着身体,美美地睡上一觉,简直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或是将食指与中指分分合合,眼睛透过指尖的缝隙,穿过支离破碎的阳光,仰望着纯净蔚蓝的天。我儿时最天真的梦想也是在这里放飞的。有时无意之间我还会惊喜地发现藏在枝桠间的青柿子怯生生的探出半个小脸,会着实高兴一阵。玩累了,背靠着树,听着风与叶的窃窃私语,感觉那坚实的依靠是只有最爱之人才能给予的。哦,不对,柿树——她也是我最爱的。

待到柿子成熟后,红彤彤的挂在枝上,躲在叶后,看得人不禁垂涎三尺。我和小伙伴们也禁不住诱惑,急匆匆地爬上树,一个在上面摘,一个在下面接。不慎没接住时,柿子“啪”地落在地上,可惜之余更为她绽开时的美艳而惊叹。我经常吃的满手、满嘴都是柿汁,却还不忘抱着树干向她道谢。有这棵树陪伴的日子,是最幸福、甜蜜的。

幸福的日子毕竟短暂,我来到城市后,那座老屋自然也就荒废了。可柿树依旧守护着那里,年复一年开花结果,或许等待着有一天我会回来看看她。可我回来时,却看到:烂柿子满地都是,任人践踏,残风裹挟着她的枯黄树叶,而她却顽强维持着生命最后一抹亮丽。我怎会忍心看到如此,只恨当初为什么没有与她留影来纪念有她陪伴的日子。她已经为这里——我最初感受生命与温暖的地方付出了太多,是该休息了,在我心灵深处静静长眠吧。

有她陪伴的日子,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与欢乐,更有我对她的无限依恋。我把这些存放在内心最柔软之处,相信在时光流转的影子里,在纷扰冷漠的世间能带给我一丝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