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孝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孝为主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1-12 02:25:45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孝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一】

中国有句老话叫“百善孝为先”,顺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顺从孝道,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通行证”。

春秋时期鲁国人仲由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仲由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父母挨饿,哪怕是在父母不在之后,他仍心系父母。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位像仲由一样的孝子。

我们年段的数学老师邹老师,是个爱笑的老师,他总会在我们学得疲惫的时候讲一些笑话逗我们开心驱除我们的疲惫。可是前段时间,邹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成了“皱”老师,有时候课下碰到他,也是紧锁眉头。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办公室拿材料,才听到其他老师说在不久前,邹老师的母亲因为得了急症住院。邹老师是一上完课就往医院跑,听说他母亲动手术那天,他仍坚持回校上课,上完课以后才奔向医院,一直守到母亲醒了,为母亲擦脸擦手。母亲喊渴,但因刚刚手术完不能喝水,邹老师看着母亲难受的模样,只好拿着棉签沾点水小心翼翼地在母亲的嘴唇上轻轻地擦拭着……

周六的时候,我和班级的同学一起到医院探望皱老师和他的母亲,正巧邹老师的母亲睡着了,而邹老师仍忙里忙外地为母亲端尿盆,小心翼翼地为母亲盖上被子。待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拿起了置在一旁的东西埋下头,开始又忙起来。我们走近仔细一看,竟是我们的作业!

邹老师的孝,不仅仅是在嘴上,还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其实,我们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将来我们的子女便是怎么样待我们。

我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户人家,总是看着自己的父亲不顺眼,认为父亲碍手碍脚,总是嫌父亲笨,甚至还对他的父亲说怎么不早点去地下找母亲!父亲年迈,百年的日子终究是来了。于是那户人家在其父亲死后,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将父亲捆在凉席上,背上一座枯山上,让一群乌鸦来啄自己的父亲!他的儿子便问:“父亲,为什么不将爷爷下葬?”“你懂什么!现在总提倡着要爱护土地,我这行为啊,就是爱护土地呢!”

于是,那儿子便把凉席收走,他的父亲不解:“你带这没用的凉席做什么?快扔了吧,脏兮兮的!”儿子答道:“等到您过世之后给您用啊!”

父母是子女的榜样。你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亲,将来你的子女便怎么对待你。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用像仲由百里负米,难道我们的孝,就应该随着生活的变好而变淡么?

不!不是这样的!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忧便是孝。每周一通电话,即使离家千里,让父母放心便是孝。孝,体现在小事之中。孝,更体现在行动上!

鲁迅先生说:“不孝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恶的人。”确实如此,一个人的好与坏只要看他是否孝敬长辈便能知晓。孝,犹如一张通行证,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你是个孝子,别人就会敬重你。我们应该做一个孝顺的人。因为孝、行天下!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二】

《弟子规》有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不是学习成绩有多好,而是要懂得孝顺自己的长辈。

古有“黄香温席”的故事,九岁的小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屋里特别寒冷,为了让父亲在睡觉时少挨冻,读完书他便进到父亲的房里,为父亲铺好被褥,用自己的体温温暖被窝,而后才恭请父亲就寝。黄香用自己的孝心温暖了父亲的心。

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感人的孝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吴步晨。他自立自强,11岁时,带着双目失明的母亲一路奔走求学。安徽、湖南、黑龙江都留下了他孝心满满的身影。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希望。

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她用行动向我诠释了什么叫作“生前厚养,实为孝道”。这个人就是我的妈妈。我的姥姥,姥爷都快70了,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每况愈下。

尤其是姥姥,两年前得了一次重病,走路非常困难,更别说是上下楼梯了,走几步就要歇一歇,而且还经常需要有人搀扶着。今年过年时她忽然问起:“坐飞机是什么感觉呀?”今年暑假,妈妈一完成工作,就马上带着姥姥、姥爷和我去大连旅游。一是想让我们在暑假里放松一下,但更重要的是达成姥姥的心愿,让她坐一次飞机。这次旅行,爸爸因为工作关系没能参加,所以妈妈就是我们大连之行的主力军。姥姥腿脚不好,妈妈就全程扶着姥姥,一步一步慢慢走。有时身体感觉累了、不想下楼了,她就一个人去把姥姥、姥爷还有我爱吃的都买回来。每次在景区里吃饭的时候,妈妈让我陪着姥姥,姥爷坐在餐桌旁等候,她一个人跑去点餐、取餐。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好心疼啊!

记得一天中午,我们在一处景区的餐馆儿吃饭,妈妈迅速地吃完了自己的饭,就急匆匆地起身。她说要出去一下,让我们慢慢用餐,同时叮嘱我要照顾好姥姥、姥爷。我们好奇地看着她匆匆离去。过了十几分钟,妈妈气喘吁吁的回来了。

原来她为了不让我们多走一点冤枉路,便去考察到下一个景点的线路。总之,在大连的这几天,我看到最多的画面就是妈妈扶着姥姥、妈妈牵着姥姥的手、妈妈陪姥姥慢慢地走……回到牡丹江,刚一下飞机,妈妈就开始发烧了,她还笑着说:“终于坚持到家了!”

百善孝为先,一个不知感恩,不懂孝顺的人,即使拥有高智商,高学历也不会被别人尊敬的!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次旅行中,当妈妈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也一直在照顾姥姥呢!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三】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作为“百善”之首的“孝”,从古到今都为人所推崇。推崇“孝道”,使“孝”成为了一种可知、可见、可感的美德,然而这显露于人前的“孝”却变了味。

有些“孝”,是给朝廷看的。上溯汉朝,“举孝廉”是一种颇受推崇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统治者顺着“孝顺父母之人必为忠君爱国之人”的思路,将“孝”作为选拔人才的关键,使得“孝”变味了。于是数数然于仕途者,于人前百般尽孝,鸢飞戾天之人,唯父母之命是从,人前的孝敬掩饰了人后的打骂,人前的亲近遮蔽了人后的冷落。

这些“孝”是给朝廷看的。若“孝”成为一种政治筹码,未免太无情了吧?

有些“孝”,是给观众看的。下至当代,“孝”的目的性让人心寒。前不久,一张女孩为老人喂饭的照片令网友直呼“温暖”,那漂亮的少女也被众人称为“最美孝心女孩”,然而,不久之后,人们才知道真相,这是一幕有人策划,有人拍摄,有人表演的场景,其目的性不言而喻。从此“最美孝心女孩”消失了,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也褪去了。这种“做”出来的“孝”,刺痛了寻求温暖的观众的心,刺痛了这个社会道德的神经。

这些“孝”,是给观众看的。若“孝”成为一种成名手段,未免太可悲了吧?

这让我想起。“中华小孝子”活动,到底是在发现“孝子”还是在制造“孝子”?

“孝”不应渗透在推选人才的名单上;“孝”不应体现在一张张虚构的照片上;“孝”不应该体现在宣传活动的批量制造中……“孝”,不应给“谁”看!

真正的“孝”,是出自内心的,没有摄像头,瘦弱的姑娘照样可以用板车推着病重的父亲步行百里求医;没有采访者,坚强的女孩照样可以骑自行车穿梭于街道之间为病床上的妈妈攒钱救命……她们默默推着、跑着、哭着、笑着,她们的孝心也许未能撼动天意,却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孝”不是舞台,不是一个可以长袖善舞取悦他人的地方;“孝”是一个舞台,展示人性最初的美丽,少一分功利,少一分利用,多一份真心,多一份责任,才会有大写的“孝”和大写的“人”。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四】

“孝”,这个字似乎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它可以重于泰山,也可以轻于鸿毛。

“孝”是我们嘴边常常挂着的一个字,却是少有人付诸行动,亦或是行动甚微。“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爱和母爱每一个好像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爱塑造我们坚强的性格;母爱塑造我们柔软的心灵。

父母总是在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给予我们无私的爱,却不求回报;我们却不管这一些,只当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感恩之心。所以在我们与父母爱的天平间就总是倾斜的,我们很少想过要往上边增加一些砝码,以至于它越来越不平衡。

古时,孝总是很重很重的。我们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这故事充分体现了孝义。古时,孝字为上,子女要听从父母的管教,遵从父母的想法,如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子女却是半分也不能顶撞父母,顶撞也算作不孝。现在这层规矩像是破掉了,从未与父母吵过架的这世上估计是找不到几个了。

现在的我们很少在意孝,反而是一味的享受着父母的关怀,还不时冲父母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责怪他们。

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结婚有了孩子之后才了解到父母的辛劳,知道幼时的自己多么令父母操心,也是这时才想起来孝。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花很多时间去陪父母,只是给他们钱,认为这样也算是尽孝了,却没有想过老人心中对亲情的渴望。

可是有一些不孝的人在成人后依旧没有想到孝。像是一些吸毒的人员在染上毒瘾后花光了自己存下的家底,没有钱再买毒品,也耐不住毒瘾发作时的痛苦时,就去向父母索要钱财,甚至逼迫父母给自己钱。最后的结果却是坏了自己的人生,坏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令自己的家庭承担深厚的阴影。

同样有人在意识到孝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回首看看以前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深深的内疚涌上心头,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偿还这份亲情。

所以,我们不能让这样一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景真是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孝”,真的等不起。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五】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百善孝为先”。现在的社会潮流变化得越来越快,有的人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因为各种理由不孝敬老人,许多老人被子女抛弃。但是这些不孝顺老人的人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不仅生了你,还辛辛苦苦地把你们养大,他们用无尽的母爱来包容你,指引你,帮助你,而现在他们老了,你们连基本的关心和抚养都做不到吗?

我曾经看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认识到错误,赶紧留住了老父亲。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父母在做各种事情时都请考虑一下:“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外还可看出,父母是必须受到尊重的。

我在《今日说法》的电视节目中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人把他80岁的老父亲赶进了一个小木房,不给吃,不给喝,老人全靠邻居的帮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后很生气,长辈们都应该被尊重,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现在为了维护老人的合法权利,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了,不过,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亲情。

在这里,我向那些不关心老人的人呼吁:“关爱你的父母吧,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太多!

关于孝的力量作文【六】

我们的生命、思想;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孝敬父母。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崇尚孝顺的人和事。他们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们孝顺双亲的事迹,都成为千古美谈!薄太后的儿子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身为帝王的汉文帝,其实完全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只要一声令下,什么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没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呢?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他从不抱怨,总是恭顺对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份孝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刘恒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显赫,但是,他们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刘恒虽然身为皇帝,但他侍奉母亲的举动让我们深受感动,而王祥可以视自己的养母为亲生母亲对待,以德报怨,更是让人感动,他们孝顺父母的一言一行,难道我们不应以他们为荣吗?

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问候,一个爱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话语,都能让父母高兴很久。当父母的生日到来时,即使说一句生日快乐,父母的心里都会很高兴的,当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点药,父母也会觉得开心,当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时,如果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会觉得再累也愿意,当父母伤心的时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孝顺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与他人相识,产生亲情、友情、恋情,其中浓的化不开,砸碎骨头连着筋的唯有父母亲情。所以,不管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孝顺父母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责任。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了我们而奔波忙碌,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他们宁可自己苦,也不肯让我们受苦,他们对我的爱,是无尽的',伟大的,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是他们让我们可以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他们让我们过的如此快乐,难道,我们不应该报答他们吗?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