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英雄犹在作文(英雄与凡人的作文)

英雄犹在作文(英雄与凡人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7 21:06:55
英雄犹在作文(英雄与凡人的作文)

英雄犹在作文【一】

下午,天空晦暗的仿佛如同深夜,电闪雷鸣的声音响彻在天地之间。

放学后,我抓起书包,骑上自行车就飞快的往家奔。车子像生了风一样驶过街道,我一边骑一边祈祷着老天爷一定要等到我回家再下雨。

可惜天公偏偏不作美,骑过约莫五六分钟,在空中酝酿了多时的大雨终于倾泻了下来。豆大的雨点密密集集的洒下,街旁一排排绿影在雨中摇曳的模糊。

很快,我的全身便湿透了,雨点还在不住的打着,我的身上和心中都是一片冰凉。快到家附近时,我看见了一把蓝雨伞摇在雨中,几乎与雨幕连为一体。而伞下,是奶奶等待的身影。

我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样,不再感到害怕了。叫了一声:“奶奶,你怎么出来了,下这么大的雨!”

“这么大雨,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回来,中午让你带雨披,你非不听……”,奶奶半是责备,半是关心的.说到。说着,手却有意识的将雨伞往我这边靠着,自己却仿佛感受不到雨的袭击。

一路无言,话语都淹没在了心中的涩涩的感情中。回到家后,我发现奶奶大半边身子都湿透了。水珠顺着奶奶的头发滑下额头,滑进我心里,明明是冷的,我却感到暖暖的。望着奶奶淋湿的满头青丝,我却感到白发苍苍。

英雄犹在作文【二】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一说起岳飞,一说起“精忠报国”,我们就会联想到岳飞的戎马一生,就想到他率先冲入敌阵、英勇***敌,但是,精忠报国的岳飞精神,不会因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在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中,精忠报国的岳飞精神同样对国人尤其是塑造年轻人昂扬向上、爱国爱民的公民形象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因为,和平环境中的中国,仍然需要忠诚这种美德,仍然需要强大、美好、国人热爱、外国人赞美的'国家形象。

比如,立下精忠报国志向的年轻人,一定会更加遵守义务兵役制的相关法律,在国家需要时,一定会积极入伍,保卫国家的边疆和领空,而不是千方百计逃避义务兵役制。

比如具有精忠报国情怀的人,就会更关心国家大事,参与政治,关心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和执行情况;在社会舆论的参与上,不做旁观者,就会主动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远离所有是非”的人。

我从8岁习武,三年来,无论寒暑,期间扭过脚、摔过腿,大伤小伤很多,我从来不怕苦不怕累,就想练好武功,保卫祖国,让东亚病夫永远远离中国。

英雄犹在作文【三】

他是一个路过的人,热衷于历史。而它,不过是一不足百米的老巷,沧桑地如一株已谢的丁香,可他执意想去寻找,是否还遗留着一丝花香。

与它的相遇是不经意的,但却仿佛是上天注定的。

当他路过转口,目光不觉地洒落在老巷的墙上,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墙的白与众不同,不似羽毛般的洁白,也不如雪花般晶莹圣洁。它的白中渗透着一种灰色,如同线条般装饰着白墙,不会给人留下恶感,有的只是沧桑。每块石板都被岁月磨平了棱角,深绿的苔藓就那么趴在石阶上,干瘪的木门吱吱悠悠,于死寂中增添着一抹诡异。

他向老巷走去。当初那个巷子,那个热闹非凡的巷子,在它的石头上走着,他沉浸着,沉浸在那个老巷中,手指情不自禁地碰上了老巷的墙,那残裂的墙壁,仿佛见证了老巷的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他或许在想着曾经的老巷是多么的辉煌,以至于有如此的院子房屋,坐落在这里。曾经又有多少故事在老巷中上演,是否它也遭过变迁,亦或是抗日时的一处安全所。

这是“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的那条柳絮飘扬的巷子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那条惹起刘禹锡今昔盛衰之感的巷子吗?又或者是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呢?

忽地,老巷中不知何时有了一缕青烟,不知是谁家的烟囱,温热着他的疑惑,一声亲切的叫喊打破了他的疑惑,“老婆子,吃饭了。”饭香悠悠传来,“饭香不怕巷子深。”

他笑了,这条老巷中还有人,它还有生机,想必刚刚那两位二老也是一直住在这里,舍不得离开吧。欣慰亦或是惊喜,让他的心开始触动,一阵鸟啼掠过,树叶轻落,风微微吹过,他突然想起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他闻到了那阵阵花香,人依在,花香仍然在。那花香带着老巷的生机,一阵一阵。

已到尽头,他回头,向着夕阳走去,它拥有着历史的厚重,亦有着一片清净,留给有缘人以感悟。乌衣巷口夕阳斜,原来这夕阳不是图添凄凉,而是让那份历史感更加厚重,花谢香愈浓。

英雄犹在作文【四】

人生如花,花朵易逝,生命易逝。然而,时光凋谢的只是花的怒放,却终究抹不去那动人的芳香。于是,那如花的生命,那芬芳的芳香,那如花香一般醉人的生命的气节,就乘着岁月的车轮飘荡于历史的长廊,带给我们恒久不尽的回味与感动。

杜甫如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个漂泊的生命,一片悲悯的情怀。你心系着天下寒士的落魄,你担忧着黎民苍生的疾苦,你瘦弱的生命承载了太多时间的优酷与辛酸,直至将自己交付给那只飘摇的船只。杜甫,你是一朵沧桑的菊花,纵然凋零,纵然陨落了那憔悴的生命,可你悲悯苍生的情怀,却穿越历史的.长廊,散发出恒久的芳香。

屈原如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孤傲的背影,一个高洁的灵魂。你忠诚于国君,尽心于国事,却终是难逃“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宿命。你徘徊于汨罗江且行且歌,决定用沧浪之水濯洗掉一生的尘埃。于是,你纵身一跳,滑过一条优美的弧线,成为沧浪尖上最美的芙蓉。屈原,你是一枝清雅的白莲,在历史的洪流里袅娜绽放,纵然凋零,那高洁不渝的品性,也香远益清。

陆游如花。“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个隐居的志士,一缕抱憾的忠魂。你畅快着“匹马戍梁州”的生活,你因“胡未灭,鬓先秋”空流着无奈的泪水,你僵卧孤村尚思虑着为国戍轮台,你病榻床边仍不忘北定中原。陆游,你是一枝孤傲的梅花,正如你所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纵然凋零,那爱国的忠心,也香飘永远。

花儿凋零,馨香永久;人生走过,芳名永驻。李白走了,但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永存;苏武走了,但他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忠心不渝;文天祥走了,但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灭。

那些或悲悯或激昂或高洁的生命,在如花般地绚烂过后,终会离开枝头,随风飘逝。然而,他们那如花香一般醉人的生命的气节,终会乘着岁月的车轮飘荡于历史的长廊,愈久弥香。是的,他们花谢香犹在,带给我们恒久不尽的回味与感动。

英雄犹在作文【五】

夕阳西下,暮色亲吻着云沿。晚霞染红了山川。院子里,一地昏黄的光晕。

黄昏正好,我叫奶奶出来坐坐。拿着椅子,搬到了院子中央,奶奶坐在上面,闭着眼,满足的笑着。暮光照在她的脸上,我发现,岁月不知何时在奶奶的脸上留下了温柔的年轮。

“再过几年奶奶就七十了,我等你考上大学,成家立业奶奶就放心了。”奶奶轻声说到。

“会的,奶奶。”我回应着。看着奶奶小憩着,不一会就睡着了。天边火烧流云,映红了奶奶的脸颊,染红了她的头发。

流年不知停歇,时光温柔而眷恋,渐渐的,光阴不在留恋。在记忆的小径上蓦然回首,看见奶奶满头青丝犹在,却又白发苍苍。

英雄犹在作文【六】

花儿难逃枯萎的命运,但那呼吸过清风浸浴过雨露的花瓣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个人终是难免一死,但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那些坚强的心灵,那些飘逸的灵魂,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那些如花香一般醉人的生命的品性,却如一坛老酒,愈久弥香。

是什么让我们记住了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颗不屈的心灵唱出了生命的绝响。他知道什么是比山重的责任,他懂得什么是比命重的荣誉。为了自己的祖国,文天祥把生命的花朵绽放在战场,陨落在敌营。花谢香犹在,他坚强的心灵在历史的河流里永不褪色。

剑指青天,已收《行路难》道不尽他的洒脱;举杯赏月,一曲《月下独酌》唱不尽他的飘逸。“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七分酿成了月光”,光焰万丈的李白,携一壶清酒将足迹印遍了盛唐的万里河山。这朵艺术的奇葩终是逐月而去,飘零于天空,但花谢香犹在,他那飘逸的灵魂永远徘徊于诗歌的历史长廊。

“巧言令色,鲜矣仁。”三千弟子,孔子将智慧播撒人间;万里讲学,孔子叩问着人生的意义。何为仁?何为义?时隔三千年,那部散发着芳香的《论语》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孔子的身躯早已逝去,但花谢香犹在,他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永不磨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那如菊花般的生命散发出淡泊名利的香气弥漫史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那如昙花般的生命散发出壮志豪迈的香气晕染了书页;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那如兰花般的生命散发出超然洒脱的香气浓郁了卷轴。他们如花的生命都已经逝去,然而花谢后,芳香永驻。

花谢香犹在,时间挡不住香气的传递,即使它把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花谢香犹在,历史遮不住生命的光辉,即使它让生命的血肉香消玉殒随风飘逝。

是的,一个人终是难免一死,但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坚强的心灵,那些飘逸的灵魂,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那些如花香一般醉人的品性却如一坛老酒,愈久弥香。

不惧零落成泥,只望芳香如故,这就是我们生命的追求。

英雄犹在作文【七】

我偶然在房里觅得一本旧日记,翻开扉页,一只白中泛紫的豆荚花映入眼帘。它早已萎谢,干瘪的似一只孤独的蝴蝶,成为了本子的一部分,只有那一缕残余的香气昭示着它曾是一朵花。

闭眼小憩,思绪飞回了那个花儿一般的年华,我学习骑单车,金玲是早已经会的。她拍着胸脯打包票说,放心,有我在,你一定会骑的。于是春日的乡间小道,便多了两个活泼的身影。我坐在车上,脚不停地蹬着车,一心向前。她笑嘻嘻地跟在后面说要为我保驾护航。

跌倒了也是她安慰我说,“丰子恺也说过,‘跌倒了且坐坐’。”于是我们双臂枕在背后,两人似不系之舟荡荡悠悠,感受着自然的美好。在小孩子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极其巨大的,《浮生六记》中有云以土丘为山,小沟为壑。看着身边的豆荚杆子压倒在身上的且不论,只瞧着那一颗颗豆荚微垂下下颔仿佛瞪大眼睛注视着两个淘气的孩子,仰头向上看去,天又高又远。

阳春三月,豆荚花似一只只蝴蝶缀于绿叶中,幼时的嗅觉和视觉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我与金铃都嗅到了丝丝香气伴随着和风,沁着泥土气息。

我趁势摘了一朵戴在她的头上,互相嬉笑着说着彼此白雪公主。

最终到底是谁带上了豆荚花我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那天的阳光照在两个孩子脸上,暖洋洋的,美丽极了。那朵朵豆荚花,定格在了属于我们的童年,那天烂漫的豆荚花的香气伴着春光亮堂了我的整个童年。

后来我时常怀想,路边乡野间最寻常最简单的豆荚花,原来蕴含着那么大的魔法,原来孩子们的童年都是伴随着花香的。

虽然后来金玲去远地读书了,像是一只风铃一般。我看着那乡野的豆荚花,只能独剩,“放花无语对斜晖”了。

顺手抓起一只笔在扉页写下,谨以枯谢之花,纪念我们纯真的童年。

目光一转,瞧见了那曾经载本子上涂鸦的笑脸,猛然间昔日的过往与童真,欢声笑,像是豆荚花的香气一样,弥漫而来。

我添下一笔:花谢香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