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描写人物的作文结构(描写人物的作文框架)

描写人物的作文结构(描写人物的作文框架)

更新时间:2022-03-02 09:33:11
描写人物的作文结构(描写人物的作文框架)

描写人物的作文结构【一】

例如,上海某考生的《悄悄地提醒》,写到一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时,将叙述情节暂停,这样描写老师的声音:“磁性的声音回荡在耳畔,似春风拂动柳梢,如瀑布注入深潭……我聆听着,享受着……”声音是抽象的概念,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具体生动地表现了老师声音的轻柔温和以及给人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描写虽然延迟了情节的发展,却给读者充满诗意的联想空间。

 

描写人物的作文结构【二】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描写人物的作文结构【三】

今天早上,我刚起床,就听到外面寒风凌凌,光听那声,就冷得我牙齿直哆嗦,妈妈看我那哆嗦的'身体,充满母爱的对我说:“我给你去熬碗粥吧!“话音刚落,妈妈就走到厨房去给我熬粥去了。我被那寒风吓得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袄,刚从房间走出来,妈妈就端出一碗冒着热气的粥,我看着那碗粥,呀,那颜色,白白的粥上,有了青菜胡萝卜的衬托,既不失典雅又不失高贵,再闻闻那香味,有着一种原生态的香,从骨子里散发出来,我不顾还未梳好的长发,就拿起碗筷,迅速的吃了起来,吃一口粥,喝一口汤,瞬间觉得那外面的寒风算什么呢?

冬日里的一碗粥,又是一碗妈妈熬的粥,在冬日里能和和喝这样一碗粥,是何等的幸福?

外面是寒风,里面是充满爱意,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我却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人间倾情……

冬日里的一碗粥,也许,在你们看来是一碗平凡的粥,但却让我感到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