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胸怀天下作文素材)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胸怀天下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02-05 10:42:04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胸怀天下作文素材)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一】

冯洪堡曾说,存在的目的是“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而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历经更加恢弘的体验,自然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如此智慧的帮助。我相信,个体与社会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交流日渐纷繁的当下,立足自我,胸怀天下的精神正是人们最好的指引。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千年前苏格拉底便曾以一句“认识你自己”振聋发聩;时至今日,人们也从未放弃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不懈追求。更进一步视之,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星星之于夜空——没有个体的成长,便不会有社会的多元与生机。

然而,个体意识却被一些人误解为封闭自守、与世隔绝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不乏信奉极端的个人本位思想,持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狭隘观点之人。以“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展现出了钱理群笔下的“世故与老成”。但是这些“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获得了什么呢?当社会成为满足个人欲求的手段,当集体变为无知的“代名词”之时,他们自己也因此被限制,而成为在利益的泥淖中得不到解脱的“西西弗斯”——当他们片面地认识社会的价值的时候,不正也因此将自己的价值片面化么?

放眼关注世界,开阔胸襟,才能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明了自己的责任与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极其简洁的语句足以点播许多人一生的困惑。不怀有了解世界的赤子之心,我们便无法真正认识自己,个体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胸怀天下的意识使个人价值得以升华。个体与群体既已对立统一,其价值便无从分割。一个个体,无论是力排众议、独举变革,还是与别人众志成城、共克难关,都是群体的一部分,其意义也因此得以变得更加深远。古有贤人对“天下意识”的追求,今有进步思想提出“世界公民”的理念,当这样的胸怀天下的意识深入人心,所谓“小我”也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超越个人的“家国情怀”,是爱因斯坦超越人类的“宇宙宗教情怀”——个体的发展最终与世界的进步不可分割。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何等骄傲,又是何等恢弘!希望所有追求进步者,都能立足自我,以获此般骄傲的自尊;胸怀天下,终有此般恢弘的气魄。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二】

读不懂的是生活,看不透的是人生。生活到底是对是错?是谁让我们身心疲惫?

是岁月?是世俗?是心灵?还是虚伪?人生路漫漫,能有几回欢?

人生啊,没是没非不易,无爱无愁更难。

看世上忙忙碌碌的人群,谁真正的在为自己活着呢?多少人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人情世故,身心俱疲,似乎真的在“与时俱进”。偶尔感悟人生,感慨世道,无非在为前途、为钱途、为心际的不平而发表感慨。

当最孤单时才发现,陪在身边的只有自己的灵魂,最寂寞时才知道,能拥抱到的只有自己的体温,最落魄的时候才知道,最离不开的是左手和右手,伸出双手的时候才明白这个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张开双眼才看到这个世界只是一座冰冷的空坟,有谁,能知道虚伪和堕落早已埋葬了所有的单纯。

风雨人生万事忙,时光似乎滑得特别快,来不及品味,来不及思索,甚至来不及小憩便飞奔而去,也许是担了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爱,太多的牵挂;又也许“忙碌”也是享受的一种方式。走过人生,也许很丰富,也许有一种转眼成空的感觉!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也只好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其实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海。

只有春华秋实,你才能感受自然的交替;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痛是一种钙,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苦是一味药,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如果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心狭隘了,你想得窄,前方的路必然会窄。

我们常常认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才是前世有缘,话不投机半句嫌多的就是无缘无份。以为伤害自己的就是敌人,爱护自己的就是亲人。却不知,哪怕只是擦肩而过都是我们不止一世相知的有缘人。既是同路,便是有缘,况且日日相见。

其实,使我们憔悴的,不是愁,不是苦,而是时间。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只能欣赏,远远地,终也无法走近,最终,选择走开。总有一些感情,我们只能赞赏,甜甜地,终也无法感受,最终,选择离开。人的一生,选择与命运相连,放弃与生活相关。选择了走开,体会了无奈,选择了离开,感受了明白。

醉,有醒了的时候;梦,有碎了的片刻;缘,有尽了的那天。走过了风风雨雨才知道,梦想的伟大和现实的残酷,经过了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生死离别的痛苦,才真正懂得拥有就是幸福。

人有雅量,天下坦途,胸怀无限,心底无碍。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三】

今天,我读了《环球时报》上的一篇不到400字的短文。这篇精辟的短文题目是《湖泊般的胸怀》。

文章讲的是一位慕名来到大师身边修行的年轻人,根据大师的指令买回盐。大师让他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让他喝,年轻人咸得龇牙咧嘴。大师又让他把剩下的盐都倒进旁边的湖里,又让他尝一下湖水,并问他“尝到咸味了吗?”年轻人答道:“没有。”

这时大师的一番话令人深省,他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当你痛苦时,只好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是呀,我就有过这种体会。当生活中的痛苦面临时,你如果只盯着鼻子尖上那么一钉点的私利,哪你就成了杯子,苦不堪言,不能自拔。而如果你能打开自己的胸怀,看到你的老师、你的同学,看到明天的美好,你就会变成湖泊,痛苦在集体的湖泊中渐渐变淡,没有那令人龇牙咧嘴的苦味了。而你也会在打开胸怀的厉练中成长起来。

大师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宽广的胸怀是我们快乐成长的秘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进入新的中学。伴随着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必然会有新的挑战,生活中池会有随之而来的不愉快甚至痛苦。要紧的是自己要牢牢记,要有湖泊,甚至海洋一般开阔的胸怀。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四】

俗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要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待事物。

楚王在打猎的时候弄丢了自己心爱的弓,但他没有过于急切,豁达的说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他不认为弓是丢了,弓还一直在楚国,没有必要计较弓在谁手上,都是楚国人的。楚王拥有着宽广的胸怀,才能使他不至于过于悲伤,不计较得与失。而把物质追溯到本源,不也正是这样吗?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正如同,你呼出的碳便随后固定在了植物里,这些碳或者被高级生物吃掉,或者最终又回到大气,周而复始,并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我们不必要去计较绝对的得与失。

同样,孔子在听了楚庄王的话之后,又曰:“人失之,人得之”便又是更宽广的胸怀,楚王的胸怀是建立在楚人共同拥有基础之上,而孔子认为是建立在人类的基础上,这便是更为宽广的胸怀。

而老子呢?他说道:“失之,得之”,他已无需计较物质存在的本体,而已经追溯到“道”上,就像大家呼出的碳那样进入到一个周而复始的“碳循环”。因为物质不可能凭空消失,一个东西的消失,必定伴随着另一个东西的产生,江河湖海被蒸发,然后最终又冷凝成雨水回来,最终又形成江河湖海。这便是十分宽广的胸怀了,这件东西肯定会以某种方式在其它地方“得之”。

我们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认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是你的,那么这一切都不会是你的。但如果我们能认为这个物质的世界“失之,得之”的变化时,那么我们都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如同“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失之,得之”,能量不断的转化,他们整个运行的世界的总能量是不变的。“失之,得之”周而复始,我们一定要用无限可能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得与失”,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拥有宽广的胸怀。

关于胸怀天下作文【五】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时光如水,却始终未冲刷掉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

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幸福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呢?”男人说:“我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见啊!”女人说:“我虽然双腿瘫痪,但他的双腿能走路啊!”

这就是幸福,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一种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而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云涌”。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精神。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让我们像那对夫妇一样,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去发觉美,发觉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