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冬至的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冬至的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1-08 03:44:32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冬至的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一】

我拉开窗帘,看见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只只蝴蝶飞舞。我突然想到今天是冬至。冬至不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起床啦,起床啦。”爸爸匆匆忙忙地大叫着,他这么一叫,大家都起床了。爸爸说:“走,我们去吃饭了。”爸爸和我带着妹妹来到饺子店里,我坐在最靠边的椅子上,我问爸爸:“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爸爸想了一会说:“东汉时候,医圣辞官回乡时,看到雪太大,天太冷,老百姓的耳朵都被冻坏了。他就不忍心,就准备药材羊肉熬成汤,并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耳朵就慢慢好起来了。所以以后每逢冬至,人们就都吃饺子。”听了爸爸的描述,我想冬至吃饺子是这么来的啊!不一会儿饺子端过来了,我吃了热乎乎的饺子之后,身体就觉得暖洋洋的。

我和爸爸吃完饺子就回到家画九九消寒图,爸爸说:“九九消寒图有多种图案,今天我们这是梅花图案的,一共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九片花瓣。从冬至开始,每天涂一片花瓣,涂九九八十一片之后,春天就会到来。”我一听拿去红色的水彩笔涂一片花瓣,憧憬春天桃花开。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二】

冬至吃火锅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妈妈说既滋补又好吃,还暖和。但是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我们不出去吃,而是在家吃自己煮的。

准备好所有的食材,我们一坐到餐桌旁,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边吃边观察冬至夜的夜空。我突然叫道:“爸爸妈妈,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妈妈听了有了兴趣,一看,果然,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

又过了一会儿,我再看看,哈!冬至夜的夜空又成了深红色。妈妈和爸爸也发现了,都觉得很有趣!慢慢地慢慢地,深红里出现一点柠檬黄,一点一点,柠檬黄慢慢变多,和深红搭配起来,特别漂亮!爸爸说这样的夜空是因为空中有雾,家家户户的灯光和路灯的灯光映衬着夜空才出现的。

吃着吃着,我想起了“二十四节气歌”,就背给妈妈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想:节气歌里有两个“冬”字,其中一个冬字应该就是“冬至”的意思吧?背完节气歌,我又问爸爸妈妈座右铭。

爸爸怎么也想不出来,妈妈让我开个头提醒一下。我说:“先来三个:一个‘少’,一个‘欲’,一个‘书’吧!”妈妈一口就回答上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爸爸却一个都没答上,反应真慢!

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原来是爸爸单位的一个叔叔发来的:“刚才买了一把菜刀,想***你那天钓到的鱼,结果第一刀就切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爸爸、妈妈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这个冬至的夜晚,从我们家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这顿火锅吃的真有趣啊,在家吃火锅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三】

南阳的张仲景,医术高超,疑难杂症,手到病除,人称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叫他的弟弟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冻伤药。舍的药名叫“驱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好之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发热,天天如此。舍药一直舍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大年初一,人们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做起过年的食物。有人把这种食物称作“娇耳”,也有叫“饺子”的,还有叫“扁食”的。人们吃着饺子,不忘张仲景舍“驱寒娇耳汤”的恩情。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经常为长沙的老百姓除病救灾。那年瘟疫流行,他在衙门口架上大锅舍药,深受长沙百姓的爱戴。他告老还乡后,长沙的百姓很想念他,就每年推选几位有德行的老人,带着百姓的心意来看望他。那年,张仲景身染重病,看来活不长了。长沙的老人说希望他寿终的时候葬在长沙。南阳的人那里肯依,两下就争吵起来了。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的父老情,我生在南阳城,不能忘家乡的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的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那里”。大家一听也就无话可说了,张仲景冬至去世了,长沙和南阳都选出精壮的小伙子,人们按照他的遗嘱,抬着他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去,棺左是南阳的小伙子,棺右是长沙的后生,到了当年舍“驱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断了。戴孝的百姓连忙担土叻垒坟。你一担、他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坟前修了座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为穷人除疾,舍“娇耳汤”的事在民间一直流传。因此,每到冬至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包饺子吃,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四】

今天是冬至,是冬眠的动物要回家睡觉,一直要到明年春天才睡醒,冬至也吃饺子的日子。

今天回到家,看见姥姥在包饺子,我看着一个个小饺子在姥姥的手里诞生了,于是我跑过来说:“姥姥,你教我包饺子吧。”姥姥说:“好呀,你学会了就去写作业,”我连忙点点头。姥姥先让我把手洗干净,我看姥姥把一个饺子皮平放在手心里,然后再把一些馅放入饺子皮里,再把饺子皮的张口捏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感觉饺子好像一条小鱼哦。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包了一个,可一点也不像小鱼。于是我多捏了几个,捏的越来越像。姥姥说:“捏的差不多了,你写作业吧。”我洗了洗手就去写作业了。

我正在写作业时,姥姥喊了一声:“吃饺子喽。”我一蹦一跳跑过去,闻着饺子散发出的香气口水都出来了。这是姥姥把一个小碗递给我说:“这是你包的饺子,尝尝吧。”我吃了一个还不错,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五】

教室中,一堆又一堆的盘子和红糖,还有碗,碗里有揉好的面团。目的不是做面条,而是做汤圆呢。

"叮铃铃"上课了,这时,大家先去洗手,后来纷纷跑进教室,准备开始做汤圆。哇噻,教室里真是热闹非凡,跑步声,尖叫声,忽高忽低,此起彼伏。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同学手忙乱脚的从面团上撕下一块,赶紧搓成长条,程向优把碗上面的保鲜膜掀开'这时'翁老师过来了'她推了一下眼镜'对我们这组说:"要从面团里先取一小块'再把那一小块搓成一个"线条"。把线条放另一个碗里,再派几个人来搓汤圆,搓好之后,把汤圆排队煮。"说完,大家分工就绪。

我是搓线条的,我在面团上取一小块,再把那一小块搓成线条,把那搓好的线条放进另一个碗里,让他们来搓汤圆。就这样,面团用完了,只剩搓汤圆了。潘思思一只手按着那个线条,另一只手接过刚取过来的小面团,再把小面条揉成一个小球,好了,第一个汤圆诞生了,于是大家也学着她的步骤做了起来再来看徐政一不小心取了一大块面团,揉成了一个像南瓜球似的汤圆。陈鼎立更"聪明",在汤圆里加一点红糖和芝麻,在外皮中用芝麻来做点缀。

张浩然浪废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用芝麻造岀了"汤圆小贱人"。等到第一小组煮好汤圆,就轮到我们第二小组了,我们我们把汤圆倒进已烧开的锅里,只见汤圆在水里沉了下来,水面上不停地冒着泡泡,我立刻拿起勺子,不断地在水中搅拌着,这时汤圆渐渐地变大了,心想:"我的小汤圆啊,,快点熟吧!"锅里的汤圆还没有"淸静"下来,它们随着汤哥哥一起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它们有的"手拉手"蹦蹦跳跳地随着汤哥哥一上一下地跳着,激动不已。不一会儿,只见程向优在锅里洒了点红糖,我继续搅着,项安冉在一旁借了点桂花放在锅里,然后接过我手中的勺子,也在一旁搅拌着。这时,汤圆汤竟成了红糖的颜色,一看就觉得好喝过了一会儿,汤圆浮起了水面,终于熟了,这时,程向优拿了个碗在一旁放着,翁老师把汤圆一勺勺的放在碗里,,开心的吃了起来,张浩然特别心爱自己的汤圆小贱人,汤圆刚煮好就用牙签夹走了自己的"白爱人",吃着吃着,大家吃了只剩一个小汤圆了,我和项安冉还有潘思思正想各自夹走时,谁也不让谁,最后我们决定比赛,谁先夹到汤圆谁就能可以吃到最后一个汤圆,比赛开始了,我们不停地搅拌着汤圆,最后,汤圆竟然被潘思思给夹走了,我不服输,就一口把汤给喝完了,不禁打了一个长嗝,感叹道:"真好喝"。

今天,我们那组的汤圆虽然吃完了,但是但是但是我们心里美滋滋地,因为我们得到了冬至的一份"礼物"。

初一作文600字冬至【六】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9] ,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