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关于盼望的作文的开头怎么写好听)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关于盼望的作文的开头怎么写好听)

更新时间:2022-03-11 20:24:52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关于盼望的作文的开头怎么写好听)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一】

提纲式笔记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或文章的论点或主要论据,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或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式笔记可分为提纲和提要两种:

1.提纲

提纲笔记要忠于原书或原文的框架体例或段落层次,对原书或全文作轮廓式的勾勒。它可以用原文的语句,也可以将自己的语言与之相结合来写。

2.提要

提要与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二】

札记也即留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下面举潘述《夜半钟声到客船为例: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共四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对它提出过少见多怪的错误指责。他在《六一诗话>中说: 唐人有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c”说者亦云:句对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欧阳修的“说者亦云”,事实上就是他自己的议论,不过不愿明言罢了。夜半三更和尚庙里有没有敲钟的呢?苏州的寒山寺在唐朝时敲不敲半夜钟呢?这问题构成了张继诗句应否修改的焦点。人们经过几番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半夜三更并非所有的和尚庙都不打钟,姑苏的寺庙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钟的。欧阳修说法不合乎事实。近在六朝,就有庙宇半夜鸣钟的记载。

唐代的白居易、温庭筠等有描写半夜钟声的诗句,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夜半隔山钟¨说的是会稽的情况,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隔水悠扬午夜钟",证明唐代四川的庙宇也是如此。

至于姑苏寺庙夜半敲钟的记载见诸(石林诗话》。作者南宋人叶梦得,论诗推崇王安石,对欧阳修、苏轼都有所不满。他长期居住姑苏,最熟悉那里的情况,他批评欧阳修说: 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唐诗纪事>卷二十五日:此地(指姑苏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张继志其异耳。欧公以为语病,非也。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三】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怎样写以盼命名的作文【四】

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语类》:

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又龚自珍《己亥杂诗》:

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

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朱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象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朱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象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末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这里引《日知录》中的《正始》条。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日知录》写的读书笔记,称为开山铸铜,往往引了不少书,从中取得一个结论。要是把所引的书都抄上,太多,不合适,只好节引一个结论。顾炎武从不少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个朝代的官号要考虑的,“肉食者”指官吏。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