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观书有感五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观书有感五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更新时间:2023-03-18 17:20:52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观书有感五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一】

今天,一位弟子问我如何能使自己每天进步,这个问题十分有哲理性,我回家后,一直苦思冥想。我找不出灵感,便去外面走走……

外面已是微微小雪,夜黑风高,路上家家户户都已睡觉了,我思考着、寻找着、慢悠悠的走着……不知走了多久,我在小桥上享受着一份礼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身上,随后听见那小鸟的天籁之音,那风不再令人感到寒冷,而有点舒服,对!是春风!这感觉不禁让我继续前进……

不知过了多久,可能在辰时,我看见了半亩大的方塘。这方塘第一眼就使我惊讶了。因为这方塘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清”,这半亩方塘虽然不太大,但是清澈见底,湖中的鱼都清晰可见,连湖中心的湖底都能见到底。这水几乎比任何水都清澈,照出的倒影栩栩如生,好像真在水中,这水如同一面崭新的镜子。这情景真让我赞叹不已。

这半亩大的方塘已深深刻在我的心中,于是我第二天又去看,第三天,第四天……每天保持清澈。有一天我突然有一个疑问:“为何这湖水这样的清澈?”这问题使我十分想找到答案。我抬头看了远方,忽然我看见这湖水的源头,我茅塞顿开,高兴的想到:原来有活水源源不断地从源头流来啊!正好我带了书过来,我一看书我就想起这知识,想起这清澈的湖,想起弟子的问题……一个想法霎那间闪过我的念头,让我恍然大悟:这源头活水不正比喻学习吗?只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呀!

我高兴得发狂了,平时斯文的我快步跑回家中,赶忙拿起笔墨纸砚,立马写下朗朗上口的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二】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我们要深挖教材资源,插图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活用插图,能简化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灵性,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请同学们看看插图,说说插图上画了些什么?

2、当学生回答图上人物时,相机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简介作者”这一环节应“待时而动”,在学生最想了解诗人的时候顺水推舟地介绍。)

3、当学生回答景物的时候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好词,背诵写景诗句,丰盈诗中描绘的美景,并穿插诗句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

春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聪明博学的你可用上成语、古诗等)

4、看到方塘如此清澈,诗人不禁要问,他问什么?找到答案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

5、同桌合作练习说诗句的意思。

初次设计虽然利用了文本的插图资源,图文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体现了诗歌的文字美和意境美,但明显老师牵引太多,基本是一问一答式,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而且对诗句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四】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就是说: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事物,并且积极的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观点保持正确,而且要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使自己做事不太死板。而这个道理则被朱熹从书中所悟出,于是借这那一池池水写了出来,可以说这首诗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吧!

诗中,描写了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的读上几遍,会觉得无比明丽!你看,半亩方圆的池塘好像一面镜子放在地面上。而天空和云彩倒映在上面,云彩在天空中飘荡着,映在池塘上,好像阳光和云彩在互相追逐徘徊。真的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啊!

“这池水为什么如此的清澈呢?”朱熹高兴地自问自答:“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天才“与”弱智“的比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掌握现在,赊取未来。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书中那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已经令人读完后清晰明确。但是更让人拍手叫绝的还在后面呢!一看标题,是观书的感想,顿时美的意境升华了,把池水与读书相辅结合,更是锦上添花。

我很佩服朱熹。因为他以一首小诗,说理了: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的思想“年轻,”情操高雅!简简单单的字字句句居然有这么大的道理,并且给人的启示也回味无穷!

观书有感作文500字以上【五】

相对于《冬夜读书示子聿》来说,《观书有感》的寓意就没那么明显了。诗文从头到尾都看似在写塘水,怎么就扯到读书的学问了呢?如果不凭借任何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是很难领悟到这一点的。怎样把学生的思路印到那一头去呢?我决定从题目上下文章。

一开始,我出示了这首诗的内容,但不写题目,只说作者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家(即哲学家)。随后,理解诗句的意思。一二两句,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水塘的清澈明净;三四两句,通过与学校池塘的比较,明白源头活水是水塘能保持清澈明净的根本原因。学至此处,让学生回过头来说说正首诗在围绕什么写。学生都能发现,写的是水塘,水塘的清澈及为什么这么清澈。那我就问,如果让同学门给这样一首诗加个题目,会怎么加。开始,由于受了课本的影响,都说不出。后来,只说根据刚才理解大的意思来说,有同学就敢说了,“水”,“水塘”,“源头活水”,当然有同学还说了“观水有感”,篡改得不错。总结了一下,就是题目总与水有关,但就是与书联系不上。

随后,出示课题,读读想想,这水塘,怎么与书联系起来了呢?打开课文,看插图,来体会作者的心境,想象一位哲学家此时的想法。教室里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显然,都觉得是个难题了。片刻,终于有一只、两只手举起来了。一位学生答得很好,大意是水池里不断有水流进来,就能使水更清澈;我们人多读点书,就有知识不断补充大脑,使人变得更聪明。说得不错呀!大家也能明白了。最后,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作者是用这水来譬喻读书的道理,这就是哲学家的高明之处。随后有列举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再次说明“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至此,诗的含义算是揭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