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爱国主义观后感600字)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爱国主义观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2 20:32:37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爱国主义观后感600字)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一】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为了确保五星红旗能在0分0秒准时升起,为了给祖国争取2秒钟时间,中方代表与英方斗智斗勇,进行了16轮艰苦卓绝的拉锯式谈判。这是回归仪式背后,不为人知的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让所有人为之永生难忘。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港会展中心,五星红旗准时升起,猎猎飘扬!经历了154年风雨飘摇,血脉分隔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祖国和人民不可磨灭的共同回忆。

恍然间,那一天已经过去xx年了。2019年,由薛晓路导演执导的《回归》,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一部分,真实的还原了这一历史盛况,抒发了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短短一分四十八秒的预告片,让人心头触动,热血沸腾。导演薛晓路以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月1日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他们是坚毅果决的中方外交官、庄严肃穆的仪仗队军人、英姿飒爽的香港警察和赤子拳拳的钟表师傅。

《回归》这个片段,不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庄严的交接仪式,还将首度揭示香港回归谈判桌上,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纷争”。

让我们回溯这一段历史,来看看当时发生的故事。

1996年年底,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先生,率领交接仪式筹备小组进入香港开始前期工作。

然而,类似这种的主权交接仪式,世界上无一先例可循。于是,一切只能由自己设计策划。在具体安排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中央交给筹备组的一个重之又重的任务:确保中国国旗必须在7月1日的0时0分0秒准时升起,让香港的主权如期回归祖国。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外交官安文彬先生曾经在朗读者节目中回忆道,“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2秒钟。我跟英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0时0分0秒升起来,主权回归,分秒必争,这件事情毋庸置疑。所以你们的旗子一定要在23点59分58秒降落,当时英方非常不认同,他们不给我们这两秒,所以我们前前后后为这件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

2秒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能准时收回香港的主权,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要再多2秒!

英国要把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归还给中国,心里本来就极不情愿,因此,在交接仪式的具体安排上,英方设置了众多障碍,与他们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安文彬先生的谈判对手,是英国的戴维斯大使,他们进行了大约16次正式谈判。而非正式会谈举行了多少次,安文彬先生已经无法记清了。

在最后一次谈判中,安文彬先生非常果决地站了起来,对英方的谈判代表说了一段话。

“香港已经被你们占领了150多年!而现在我要的只是2秒钟,你却是这样无理相拒。我认为英方这种态度不仅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不是一位中国外交官用坚定的立场、强硬的态度为国家争取到这短短的2秒钟,恐怕香港回归也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时,要让中国国旗准时升起,仅仅得到英方口头同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把每一个环节用秒来计算准确,连仪仗队每一步走多远,都要提前计算好,不能有丝毫误差!

安文彬先生为此专门从美国买了一块相当精确的手表,与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好了时间。他还让两个司仪专门掌控时间,设立了礼宾总协调和中方技术监控人,严格掌握时间。而军乐团的两名副指挥,用读秒的方式掌握国歌响起时间。

“整个交接仪式的过程,虽然只有三十分钟,但是这三十分钟,有二十五道程序要执行,每一个程序,用一分多钟要完成,而且要准确无误的完成。”安文彬先生如是说。

然而,当仪式进行时,为了不让中国如愿,英国用尽了各种方式:查尔斯王子致辞,超时了23秒。于是,随后的活动加紧进行,司仪讲话速度加快,仪仗队行进步伐加快,终于把23秒又抢了归来!随后,英国奏国歌时又突然加速,缩短了12秒,导致现场出现大约12秒左右的真空时间!

当时全场一片肃穆,安文彬站在乐队指挥旁边读秒,一直到11时59分58秒时,才让指挥抬起了指挥棒,保证国旗百分之百精确地于0时0分0秒在香港上空升起。

xxx年的血脉分离,寸土必争,秒秒必争!香港这条回归之路漫长坎坷亦波澜壮阔,其间也是无数幕后英雄不舍昼夜的血泪史。

在《回归》这部影片中,当我们看到演员杜江、朱一龙等人迈着整齐的正步出场时,那庄严肃穆又铿锵有力的步伐,仿佛又将我们带入了xx年前的历史性一刻,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70年风雨兼程,大陆和香港始终一路同行。这种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会是!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二】

这个暑假,我在看完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后,突然对杨家将感兴趣起来,这时,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妈妈便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了。我挑中了《杨家将的故事》,一回家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

这本书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的,因为,它深深的吸引了我。杨业英勇老练,他的儿子们也是智勇双全,他的孙子杨宗保也是少年英雄,真是虎父无犬子啊!而杨门女将更是了不起,个个都英姿飒爽。我不仅被杨家将吸引了,我还被他们的忠君爱国给感动了。

《杨家将的故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八贤王用反间计让杨业归顺宋朝,杨业与太宗一起征辽,还救了太宗的命,太宗便更信任杨业一家了,赐了他们官位,爱国电影读书笔记 让他们管理军队,而杨家也不负圣望屡立奇功。可是由于奸臣潘仁美嫉妒杨业,让杨家家破人亡,只留下杨四郎、杨五郎、杨六郎三个儿子。但是,只有杨六郎一人回到朝廷。后来,他来到佳山寨,收了三名大将:岳胜、孟良、焦赞,还与将士们同吃同睡,由于他治军严明,将士们都英勇善战,敌人们都闻风丧胆。可是,大战在所难免。辽军摆下了变幻莫测的天门阵,杨家将靠神人帮助,大破辽军,还抓出朝中奸臣,又立一功。最后再讲了平定西夏后,书就看完了。

看完这本书我被杨家将的忠心耿耿感动了,就算杨家因为太宗用错了潘仁美而家破人亡,但杨家还是为保家卫国而誓死抗争。这时,我想道了那些抗日英雄们,他们不也和杨家一样,为保家卫国誓死抗争吗?有:勇挡枪口的黄继光、牺牲自己炸桥的董存瑞、英勇就义的刘胡兰等等。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回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从小就要爱我们的国家!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三】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每当听到这激动人心的国歌时,我将会联想到战死沙场的烈士。他们为了新中国而活,同样也为了新中国而死。同时,一种爱国的想法油然而生。那是因为我们生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那是因为我们活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那时因为新中国是由无数名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在观赏完《国歌》这部爱国电影后,不但使我们加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加强了我对烈士们的敬佩之情。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每天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屠***我们国家的子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憎恨和反抗。而国*党却从来不打算抵抗,任由他们胡乱的***人。这使中华人民遭到了无辜的伤害,大好河山陷入敌人的手里,怎能完好无缺呢?因此,中国人民更加受到了耻辱。就在这生死关头,田汗、聂耳认为必须创造出一首能够激发人们斗志,增加我国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精神,也鼓舞人们不畏流血牺牲的精神。于是《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诞生了。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当升旗时,我们都会听到这熟悉的歌。这时我深深地到田汉先生在写歌词时的那份渴望国家繁荣的焦急心情。而且根据现在来说,这句歌词也没有过时。只要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也不再是“东亚病夫了。但也要加快步伐去追赶其他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等。我们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了。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有真实的本事。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精华,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花朵”。特别要敢于探索,也更深地去游览知识的海洋。

“……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让雄伟的国歌,鼓舞我们为祖国飞翔,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以后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吧!

爱国主义观后感作文【四】

《集结号》这部电影从8月开始我就想看了,一直等呀等呀,终于等到12月,终于有幸让我一睹冯氏战争片。——震撼!

有人说《集结号》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概括性的公式,类似:《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也有人早就宣传称这是一部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无论人家说什么,自己眼见为实——在战场戏那部分的确有点“美国味”。

说到战争片,让我恶心的就是中国战争片,连长顶着炸药包对手下喊“兄弟们你们撤!这里有我顶着!”……(吐了)好假!在这部冯氏战争片里,虽然许多地方采取西风东借,可还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国风格,如吕宽沟和姜茂财去为连长拿手表,宽沟找到手表后竟然高兴地跪了起来(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这不是自告奋勇地当活靶子嘛!不过从中也许还能看出一点,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职业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种田的老实人,所以一高兴,忘了自己置身战场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现。这时我就觉得这个傻军人很可爱——可如果我是连长我肯定能被他气得吐血,这绝对属于非战斗性减员。

可见《集结号》并不是传统的,教条的,宣扬解放战争怎么怎么的'影片。他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人性”,哪怕就像宽沟的那样傻乎乎的行为。人性,是一个人自然流露出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不被政治、阶级、宗教所控制、引导的东西。我非常佩服导演敢这么做。老谷,他是一个很有血性,很感情用事的一个军人。从一开始,为了指导员被炸死而领导大家***战俘这一事件开始,我便觉得他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这样的人,不记得是《兄弟连》里写到过还是《战神》里写到过,是不适合呆在战场上的,这样的人注定了之后为他的手下弟兄们追讨“烈士”荣誉。

在烈士陵园,刘泽水的墓前,老谷知道集结号没有吹响,知道了大部队早就撤走留下他们牵制敌人,其实这种舍小为大的事情战场上很平常很正常,可是老谷知道了以后就是发怒了——“你们怕大部队被咬死,就不怕我们被咬死?我们真的都被咬死了!”这个时候似乎就能看出他的自私,因为要知道,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不可以“自私”的,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恨不得牺牲一人拯救全军的。自私的老谷,难道就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吗?自私的老谷才是有人性有血性的人,他把他手下四十几个弟兄都当成亲兄弟对待——记得《父辈的旗帜》里,MIKE说“我要和我的兄弟们在一起。我答应过他们的妈妈把他们平安的带回去,我已经对他们一半食言了……”——老谷不也是这样的吗?他要他的那些兄弟们死也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谁敢对这样一个“自私”的军人做正面宣传?谁敢?谁敢对一个“畏敌”(老谷让大伙喘口气,指导员骂他畏敌)的连长做正面刻画?谁敢?那些传统战争片的导演都不敢,他们都不敢,唯有冯小刚!“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他说:“我不过是把一个人的经历给拍下来。”哪来什么教条?哪来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

之前给了这部电影四颗星,现在又后悔,给了五颗星星。给四星,是因为坐进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总感觉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样,有点不值票价和造价。可是,正如人家说的,看电影都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的话,那就没几部好电影了。而自己写完这篇东西(算是影评吧)——标题一直没起——我觉得,应该把最可爱的星星献给最可爱的谷连长。他是最可爱的解放军(谷子地,长谷子的地,你们识字都识傻了!——原话记不得了),因为,至少是影片里的老谷、至少是冯导手下的老谷,是个有人性的人,真性情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