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参观元帅故居作文500字)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参观元帅故居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7 01:34:38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参观元帅故居作文500字)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一】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二】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4月1日我镇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赴淮安***纪念馆、故居参观学习,缅怀周总理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学习周总理勤政廉政的精神和严谨朴实的家规家风。

在***故居,大家认真参观了***总理出生的房间、儿时用过的物品,仔细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在***纪念馆主馆内的汉白玉塑像前,向总理座像敬献了花篮,在总理的铜像前,全体同志面向鲜红的党旗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表达最崇高的敬意。纪念馆内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镌刻了总理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伟大一生,使大家倍感教育。

通过这次党员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洗礼了灵魂,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念,强化了意识。同志们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甘于奉献、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努力争做优秀党员。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三】

***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它被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向我们展示了***总理的伟大一生。前几天我校集体组织去那里参观,我心里无比激动。

进入故居,我们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父母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糊着洁白的绢纸。正屋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博学多才的陈三姑,不但亲自教***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述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使童年的***萌发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

在亭子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中,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当年跟着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菜、种瓜、种向日葵,用汗水拌井水辛勤地浇灌。在最初的劳动实践中,小小年纪的他悟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我们十分感慨:在户外多活动、多实践,原来也可以悟出生活的哲理。

我们来到后院,这里有***童年最喜爱的两株腊梅,一棵雪松和一丛翠绿的苍竹,加上新栽的花草树木,使旧时冷落的后院万物峥嵘,四时葱绿。树青花红,多美的地方啊!我们无不啧啧赞叹。

故居里的一切,无不反映出人民公仆***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光明磊落的一生,我们永远爱戴他!

参观名人故居作文五百字【四】

莫言旧居是1912年建成的,1966年翻修过一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从出生到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地住过。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内破损严重,在莫言出生的房屋内堆满了纸盒。

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从这里搬到管谟欣(莫言的二哥的家里,这座老宅,自此闲置。图为10月14日,莫言出生的地方平安庄,到处张贴着横幅。

现在的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米的土墙平房,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庭院,面积大约百余平米,种着黄豆和胡萝卜,平时由莫言90岁高龄的父亲管贻范料理。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前,一男子向管谟欣(莫言的二哥赠送一面窗帘。这些天,常有些做企业的和自称搞文化产业的人找管家谈一些合作事项,管谟欣都没有应允。

以前老宅子还有两间厢房,后来随着管谟欣和莫言的大哥,还有姐姐的搬出,破得不成样子的东西厢房也就推倒,腾出来做菜园子了。图为10月14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因为平时大门是上锁的.,有些零散的慕名者就通过一面没有围墙的栅栏通过,由于进出人多,就形成了一条通道,这是一个老者站在通道上对着旧居拍照。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