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熟悉的一种事物作文题目自拟)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熟悉的一种事物作文题目自拟)

更新时间:2023-09-22 06:42:24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熟悉的一种事物作文题目自拟)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一】

瞧!有的小朋友捂住双眼,还不时张开那胖乎乎的小手指,从指缝中偷看一切;有的小朋友张着大嘴,露出一排洁白的小牙,调皮地眯着眼睛哇哇干号;还有的从眯着的眼缝中掉下一行行小“金豆”,还用小拇指捋眼睛。男孩子几乎都在装腔作势地干号,那“惊天功地”的哭音,让人捧腹大笑;女孩子们大部分动了真情,也有的在看别人哭。再看看阿姨们,一个个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伤心”比赛结束后,阿姨评出了第一名,是最先哭的宁宁。

从那以后,我是不到伤心处决不流泪,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灿烂的阳光!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二】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发生,可我们老家发生的这件新鲜事,我很想讲给你们听听!

去年寒假,我回奶奶家时,发现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全变成了笔直宽敞的水泥路,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一到奶奶家,我就问:“奶奶,这里以前不都是泥路吗?现在怎么变成了水泥路了?”奶奶笑呵呵地说:“如今可不同往日了,我们家乡可赶时髦了,不仅你们城市有水泥路,我们现在也有了水泥路。这个水泥路可是政府给我们修的呢!”说完,奶奶就得意洋洋地去做饭去了,边走边还哼着小曲呢!样子十分快活。我在心里默默说道:“真好呀!再也不用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了!”说着,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边走边哼着我自己编的小曲去吃饭了。

假期里的每一天,我都踏着这条水泥路。,每走一次,我的心里就多了一份自豪。和朋友玩耍时,也会谈谈这条路。每当谈到这条路时,小伙伴们都觉得神奇极了。是啊!现在国家变得强大了,经济也变得富裕了,人民的日子也一天天更好了。我为这条路自豪,更为国家自豪。

这就是我老家的新鲜事,你们说新不新鲜?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三】

今天,奶奶一大早去买菜,就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当奶奶拎着篮子往菜场走去的时候,一个留着长发的小伙子叫住了奶奶问:“大妈,要买虾吗?很新鲜的,便宜呢!”奶奶想到我现在正是长脑子的时候,该是补补营养了,就问:“这虾多少钱一斤啊?”

“十元五角一斤。”

“贵了点!”

“那就十元一斤吧,已经很便宜了!”于是奶奶给了他二十元钱说:“那就称一斤给我孙女补补营养吧!”小伙子迅速地收了钱,称了一斤虾给奶奶。这时,从远处急急忙忙跑来一群人喊着:“冲摊了!冲摊了!”小伙子赶快收拾好摊子,对奶奶说:“大妈,我等会儿找你钱!”边说边往新村里跑,一会儿连人影都不见了。这时爷爷恰好锻炼完身体路过这里,看到奶奶一个人呆呆地站在路旁,忙过来问是怎么回事。奶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爷爷。爷爷无奈地说:“你这老太婆,怎么这么就轻易相信人呢?这不,便宜货没买到,还弄得一天不开心,以后吸取教训,算了,回家吧!”奶奶顿时也感到很后悔。“大妈,大妈……”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叫喊声。循着声音望过去,原来是那个扎着马尾巴的小伙子正一边喊一边向这里跑来。“大妈……这是找你的十元钱……”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说。递完钱后他又拎着他的虾消失在人群里,只传来“卖虾……卖虾……”的叫喊声。

到家后,奶奶把这事告诉了大伙,大家都说这是件“新鲜事”啊!我想,今后这不将再是新鲜事了,因为“诚信”之风将吹遍每一个角落。

以一种新鲜的事物为题的作文【四】

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前几年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举行“冬令营”联欢活动,日本的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带队,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有家长陪护;日本的学生能够自己亲手制作饭菜,而中国的学生却需要大人们的照顾;日本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仅穿着单薄的衣裳,而中国的学生却着数件棉袄还不停地颤抖。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学生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中国的学生有依赖大人照顾的习惯。

此处笔者并非是褒日贬中,举这个例的目的是要说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同食五谷杂粮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照顾自己,这应该与从小接受的教育习惯有关,而且至关重要!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综上,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报予重新认识和理解。笔者以为,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师知所知”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师知所会”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对做人、对劳动、对行为、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良好的综合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就能使这种习惯伴随一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们处处都去呵护吗?所以,我们需要的教育并不是教多少知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