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以月亮为话题托物言志的小作文)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以月亮为话题托物言志的小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18:39:31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以月亮为话题托物言志的小作文)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一】

我家门前的马路边,有一排绿油油的小草,并不那么起眼。它们正享受着雨露的轻吻,微风的轻拂。在这个草地王国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如此的清静、安宁,一株株小草在这个温暖的早晨睡着了。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啊!

突然,一阵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小草居民个个都被这不速之声给惊醒了。还没等大家完全清醒过来,只觉得一个很重的东西压在自已的身上,并来回摩擦着。原来,这是人的脚步,看样子,他是在这里等车的。一株株小草被这人踩得透不过气来,个个都弯曲着身子,仿佛在痛苦地***着:“快饶了我们吧,快饶了我们吧……”我看不下去了,头一扭,便离开了。

下午一直下着小雨,我在自已的房间里,没出门。

第二天早晨,我朝着窗外的马路伸了个懒腰,无意中看见了那一片草地。啊!我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向我招手的,是一株株生气勃勃的小草,没有一点儿折了腰的现象,这使我惊呆了……

后来,我渐渐明白,小草的生命力量是多么顽强啊!这里头还包含它们永不言弃的决心。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二】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矛盾大师的《白杨礼赞》,有很大感触。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表面上是赞颂白杨,还赞颂了那些具有与白杨品性的人。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平凡的外观及非凡的内质的统一体。但白杨的意义却不仅仅是这些,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核。白杨树不仅仅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是文章的文眼,也是作者的情感落脚点,是对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斗争精神的歌颂。

白杨树是极其普遍的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善于观赏的外形,在西北极其普遍,但却力争上游,通身笔直,一丈以内绝无横斜逸出,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拔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篇文章不仅象征意义深刻独到,描写也十分细腻逼真,在艺术上极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显得很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白杨礼赞》不仅在立意方面有深层含义,即象征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还有细腻的描写。文章布局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结合这几个方面,《白杨礼赞》的的确确不失散文名篇和散文经典等称号。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三】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干部,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

我爱兰花。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四】

小草,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顽强的小草。无论是在风尘弥漫的路旁,还是在荒凉贫瘠的山冈,甚至在窄小阴湿的石缝里,它都能顽强生长。

它虽然娇小,但是它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像较弱的含羞草一样的娇生惯养;也不像四邻的杨、柳一样贪图热闹。它只是在那儿过着自己应有的生活,与春天紧紧握手,与同伴们亲切地交谈。它真诚、纯朴,从不像桃树一样,动不动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它只是顽强地生长,从不需要人们的伺候、抚慰。

我家门前的河岸边就有一根孤立的小草,它很不幸,一出土看见的便是黑暗,那是因为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它的身上,使它不能自由舒展,但是它不屈向上,茁壮成长,使劲地往上钻,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石头如何重,石头与石头之间的距离距离如何狭窄,它总是要曲曲折折地,它的根往土里钻,芽往地面挺,慢慢地伸展,仿佛在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一种无可抵抗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掀翻。一根小草的力量如此之大,真是不可思议啊!

有一次,下起了倾盆大雨,小草独个儿立在那里,雨抽它,风摧它,雷电轰顶,但是它并没有屈服。那次,它仿佛在风雨中呐喊,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在这年秋天,小草渐渐的干枯了,但它这种顽强的精神永远留在我心中。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令我震惊,以后在学习上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屈向上!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五】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月亮的作文托物言志初一【六】

人们赞花、赞树,甚至是赞草,却少有人赞叶,还总是责怪落叶伤感、不解风情。然而,在我看来,那叶落纷纷的场景并非生机的殆尽,而是一场落叶的盛大的礼赞!

落叶是有不同的。南方的落叶有干枯了的,也有绿色的;而北国的落叶除了枯黄的,也有金黄的、火红的。然而,无论那叶是深绿、是金黄、是火红,甚至是干枯腐败了的,它们的姿态都是那么娇美、那么轻柔。它们伴随着微风,轻薄的身躯跟随着风的节奏摇摆、飘舞回旋。几分街舞的帅性,几分傣族舞的柔美,还有几分芭蕾舞的高雅。

龚自珍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落叶又岂会无情?在枝头,它全然没有鲜花生前那般娇艳可人。它在人们认为千篇一律的万叶丛中,默然演绎着自己的独一无二。而当它从枝头飘落,又融入泥土之中,用仅剩的躯体去滋养大树,将心灵的力量灌输到每一个枝丫,生长出更多树叶,继续它们独一无二的演绎。人说,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有时,也会不忍于落叶的消逝。拾起脚边一片落叶,那必定是独一无二的。将它夹在一本厚厚的书里,有时是诗集、有时是宋词、或者是散文。不知过了多久,打开书重温那些美丽的词句时,一片叶从书中滑落出来,那份轻柔依旧,只是多了几分书卷气。仔细看,那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虽细小却刚毅坚韧。

人们为花的凋零而惋惜、伤感,为树的倾倒而愤恨、焦虑;为凋零的花举行葬礼,为枯萎的树木立碑……而我,也要赞颂落叶,赞颂那些像落叶一样的人们!

你,生前独一无二地活着,与同伴,在同一棵树上,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你们吸收着同样的养分,你们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向着同样的方向——那蔚蓝的天努力生长。你枯了、黄了,你决不让这大树因你而背满累赘,你在微风的帮助下毅然离开了枝头。你落下时,感动了多少人?你的坠落是一幅唯美的画卷。你的`生命殆尽了,但你的心不死。或是叶落归根、或是以另一种方式永世存活,你始终未曾消逝。

“你”是你,落叶。“你”更是你们,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千千万万为华夏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勇士,千千万万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而牺牲的英雄!

这,是对“落叶”的礼赞……